北京市塑料三厂与中央美院开展口述历史活动现场                     ■记者 董一鸣/摄

        在北京市塑料三厂的原车间内,那些耸立的红砖墙,渐趋模糊的标语,带有包浆感的工厂物件,在一群年轻人的手中重新焕发了生机,也勾勒起了人们曾经的回忆。39名来自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本科二年级同学在任课教师何贝莉、王沂的带领下,以当年的元素作为主题,在老厂区内举办了“溯·塑——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口述历史教学汇报展”。

        2021年3月底,中央美院的39名师生来到北京市塑料三厂。分工共采访9名对象,包括设备与电气工程师、工会干部、现任与前任厂领导、档案室管理员等,根据受访者基于亲身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口述还原了一个国有企业在过去60年间的兴衰沉浮。共获得了90余万字的口述访谈资料,80小时的口述访谈影像。整理出2000余张该厂不同时期的历史照片和共计1小时的历史影像;此外,基于口述历史的内容,学生创作出9件(组)习作,涵盖VR、装置、音乐、绘画等多种形式。最终,学生采访编辑的口述史文本、影像和基于受访人经历而形成的艺术习作,与塑三厂老职工创作的美术、摄影、书法作品一道,连同该厂历史的诸多文献、档案、实物,以展览的方式在当年厂房车间里共同呈现了出来,汇聚形成了此次展览。

        北京市塑料三厂始创于1958年,是全民所有制的塑料成型加工厂。1965年更名为北京市塑料三厂。1980年4月命名北京市塑料三厂为“大庆式企业”。但随着市场变化和调整,于2004年停产。但塑三厂秉承“金牛”精神,这些年从物业出租转型到物业经营并于2018年着手建设塑三文创园,向北京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方向发展。并在近年来相继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艺术展览。

        北京市塑料三厂此次展示予以了大力支持。与中央美院开展口述历史的活动中,不仅是将塑三厂历史的系统梳理,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形成的创作成果不仅让老师傅们对于艺术有了重新的认识,唤起了大家的共同记忆,也为今后塑三厂推进园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思路。

        此次展示的工厂空间,将被重新整修形成自有空间,更好地为围绕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更多地主办具有社会影响力和贴近生活的文化活动,辐射属地,服务北京。未来,塑三厂也将会继续支持美院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起点探索新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由美院师生策划,塑三厂建造的口述历史主题活动中心——创意广场也在课程结束后不久于厂区内竣工,未来这里将成为“塑三厂职工口述史”项目和“塑三厂工人文艺之家”的活动场所,同时也会面向所在辖区开展相关美育普及讲座、工作坊等文化交流互动。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及中央美院社团“与共人类学社”将继续基于现有教学成果深入田野,扎根基层开展诸项惠民文化建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