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新兆(中)在施工现场                                            ■记者 刘偶/摄

        他凭借学校所学知识,仅4个月就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升任技术室主任;入职仅2年,他就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中国第一条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施工建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秦皇岛铁路枢纽改造中,他参与的“八步过渡”施工、25天新建一座临时客运站等案例,至今都被用作示范性工程推广借鉴。他就是中铁六局北京铁建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冯新兆。有人说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幸运。然而,真正跟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无一不被他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折服,感叹他对技术永无止境的追求和对铁路事业的执着。

        苦学基本功升任技术室主任

        2005年,冯新兆从石家庄铁道大学土建专业毕业,凭借从小对火车、铁路、大桥的热爱,他毅然加入中铁六局北京铁建公司。“当时我们都租住在村民家,茅草屋顶、纸糊窗户……”冯新兆说起入职后参与首个项目时的场景。相比在市内施工的房建工程,铁路施工是哪没路哪建路,哪偏僻在哪作业,而且铁路施工因为流动性大,通常都是就近租住在当地村民家里,所以条件特别艰苦。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也正在此时,让冯新兆积攒下扎实的基础功底。据了解,由于当时公司正值转型期,技术人员紧缺,所以冯新兆一去就被作为技术主力培养。冯新兆说:“当时特别巧,我毕业设计就是公路桥建设,与现场实际施工简直一模一样,所以上手特别快。那会儿因为技术人员少,像测量、试验、浇筑全都是我们自己来,碰见不会的就一边学一边做。当时一个项目下来,因为是自己全程参与,所以公路桥施工的所有关键点,一个工程干下来就都掌握了。”由于技术过硬、肯学肯干,仅入职4个月,冯新兆就被提升为技术室主任。

        探索新技术成首批技术人才

        “方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冯新兆对自己最常说的一句话。2007年,虽然入职仅两年,但凭借出色的技术功底和对施工技术的热爱,冯新兆作为现场技术负责人参与京津城际引入天津站工程。

由于该工程引进了全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线,其轨道建设形式一改传统碎石+枕木的有砟轨道,改用混凝土预制的德国博格板无砟轨道,此举不但使该工程成为中国首条无砟轨道建设项目,也使冯新兆成为中国首批参与过高速铁路建设的技术人才。

        “看似简单的有砟变无砟仅是工艺上的区别,但实际对整个施工理念、人员组织、工序衔接、人员培训全部是颠覆性的。”冯新兆告诉记者,过去传统有砟轨道都采用三等测量,精度一般控制在2厘米之内即可达标。但无砟轨道全部采用无砟轨道板,每一块基础底板的长度、宽度、厚度、坡度、曲线率等规格都不一样,必须提前进行严谨测量,精度必须小于1.5毫米,否则无法竣工验收,也无法满足高速列车运行的条件。“当时我们负责的2万多块博格板铺设,需要全部进行一对一的多遍复核,为了保证轨道顺利建设,各项专利、工法就申请了十几项,还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冯新兆说道。

        练就好武艺实现“八步过渡”

        2013年12月1日,历经冯新兆与全体参建人员5年艰苦奋战,津秦高铁终于正式运营。 津秦高铁工程涉及既有线及临近既有线施工、站场改造以及同时进行的多条秦皇岛市上跨、下穿城市主干道的铁路工程施工,需要对站内8条正线进行“腾挪改移”,经过多方、多次的论证、优化,最终确定下“八步过渡”施工方案,被党史铁道部专家誉为全路最复杂的站改工程。

        冯新兆是一个内心充满激情的人,越是在挑战面前,他越是干劲十足。为确保“八步过渡”施工方案顺利实施,冯新兆带领团队以“考古精神”做好管线迁移。采取了“井”字网状闭合开挖探测、换填地段“浅埋”处理、“手扳葫芦”方式架空防护等方法,从探测、开挖到防碰、防盗,对各类管线进行24小时全程保护。由于当时秦皇岛站停办客运业务,需要将原专门用于货物运输的龙家营站增加“临时客运功能”。为此,冯新兆作为技术负责人与施工人员一同住在现场,日夜赶工,仅用25天就完成了一座2500平米站房、接发旅客2000人以上龙家营临时车站的建设,同时还新建了一座96米跨津山线的天桥。

        冯新兆长时间对重载铁路超长距离拨线;天窗点内长距离、大坡度、纵横移插入重载铁路1/18无缝道岔;四线同时拨接要点施工;营业线施工技术集成,进行技术攻关,最终提出“八步过渡”方案。通过铁道部组织25次以上的全路多个铁路局参加的大型方案审查会,顺利解决了复杂条件下大型铁路枢纽过渡改造的施工难题。与此同时,秦皇岛车站改造过渡施工作为全路最复杂的站改工程纳入卢春房主编的《高速铁路建设典型工程案例——站场工程篇》。

        施展真本领改造大型站场

        2020年,公司丰台站改、朝阳枢纽站改,两大站场改造施工几乎同时进入攻坚阶段,这两项工程的成败,关系着公司的声誉和后续工程的市场开发。作为公司总工程师,冯新兆勇挑重担,在丰台站改工程,他带领项目部集结1600 余名人员全面掀起施工大干热潮。6天填筑道砟3.1万立方米;13天改建线路4.79公里,铺轨4.6公里,交叉渡线9组;20天浇筑承台7座,墩柱22座,填筑路基6万立方米……

        为确保丰台站改第三步过渡顺利开通,他调派增援队伍,安排在路基、线路、东西咽喉管沟、丰台特大桥十单元等全线6个工点,针对每个工点定人、定责、定任务。8月30日,2600余名参战人员,8小时完成了京广线、京沪线四条铁路线2.3公里21个拨接口的施工任务,较计划提前半小时。

        多年来,冯新兆参建了12项工程,凭借在技术上的孜孜探索,困境中的奋斗拼搏,让其收获了青年技术人才、先进生产者和诸多科技奖项。其参建的工程荣获中铁六局“十三五”十大创新成果,国家级、省部级优质工程等多项荣誉。但他总是说:“荣誉都是过去时,未来还需拼搏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