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一到清明时节,我就一定要去田野里,采摘大自然嫩绿的馈赠。
小时候最爱吃的,当属母亲做的荠菜小蒸包。
常常,母亲先和好面,放在一边饧着,再把猪肉剁成泥,把荠菜焯水剁碎,倒入肉泥中,加盐、食用油等调料搅拌。
这个时候,母亲总会告诉我和姐姐:“调馅的时候,朝一个方向搅,不容易出汤,鲜嫩好吃!”
然后她又笑笑:“我说不出什么道理,大概和过日子一样,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我常常惊奇,没什么文化的母亲,却能总结出这看似浅显,但蕴含无限智慧的生活哲理。
垫上玉米苞,放入大铁锅,大火烧开,再用中火蒸20分钟左右。那热气腾腾的荠菜蒸包,就出锅啦!
小时候的姐姐和我,都顾不得烫,伸出手就抓,一边吹,一边往嘴里塞。
咬上一口,汤汁美美、肉味浓浓、荠菜香香,还有玉米苞的清爽,那纯天然的美味,是一生都难以忘怀的。
日子慢慢好起来,但每年到三四月份,母亲还是去田野里,挖来鲜嫩的荠菜,因为外孙、外孙女百吃不厌的,是姥姥做的荠菜豆皮卷。
母亲将荠菜洗净,留出几棵,其余切成小段。然后将豆皮和留出的几棵荠菜放入沸水中焯熟。点火热锅、倒花生油、丢入蒜末爆香,再倒进荠菜,翻炒、放盐、麻油,再翻炒、出锅,一气呵成!
随后,母亲用豆皮将荠菜包裹起来,卷成卷。用烫熟的那几棵长长的荠菜,捆在豆皮卷外面,淡黄色的豆皮,包裹着翠绿的荠菜,摆在白蓝相间的瓷盘里,赏心悦目。
夹一个豆卷轻轻一咬,清淡又爽口,禁不住就食欲大增。
前几年,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口福,母亲还一次次到田间采摘,乐此不疲。她还把荠菜焯水后,冻进冰箱,秋冬季节取出来,那荠菜豆皮卷,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母亲最常做的,是荠菜豆腐羹。色鲜味美,让全家人吃得红光满面。
如今,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在炒锅里热油,放姜片、猪肉末、荠菜,翻炒均匀。加高汤烧开,放豆腐丁;再用水淀粉勾芡,倒入打散的蛋液,烧开,色鲜味美的荠菜豆腐羹,就出锅了。
那时,母亲总是笑眯眯地:“这么煲汤,荠菜没了土腥味、豆腐吃起来爽口、高汤也更鲜香,就像一大家人,天天在一起,互相配合、互相包容,就和和美美的了!”
清明时节,荠菜青青,似乎还听到母亲念叨着:“阳春三月三,荠菜赛灵丹。”
这荠菜加上母亲的气息,不仅是餐桌上的佳肴,还是灵药一方。清明时节,就用那汲取天地精华的荠菜,炒、蒸、炖、煮,做出满桌的美味,经营全家的温馨和幸福吧!
(作者单位:山东恒源石化有限公司)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