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说“过年回家!”,中华民族的传统过年总是和团聚,美食,休闲,娱乐连在一起的。小孩子们心中的过年往往盼着走亲戚“挣压岁钱”,少年们则盼望着丢掉书本,三五相约游戏畅聊,两情相约的青年男女过年最大的愿望是“见家长、定终身”,父母亲人的过年往往是儿女回家,阖家团圆。

    过年是一种乡情,浓浓的化不开,过年是一种亲情,柔柔的在心中,过年是一种诗情,甜甜的在句中。

    曾经,穿新衣,贴年画,杀猪宰羊唱大戏,是那个年代人们对温饱的基本要求;鞭炮声声辞旧岁,烟花朵朵迎新春,是渴盼年年丰收的共同愿望;一票难求,一座难占,一路拥堵,是过年最真实的写照;旅游、购物、消费、聚餐、各种联欢则彰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热爱。

    家,是年的归宿。无数牵挂都凝结在回家的路上,无数思念都融入到远方的寄托,回家只为在父母面前听他们念叨念叨这一年的光景,过年回家只为了亲人们在一起互诉亲情,过年回家只为了属于自己的家风一代代传承,过年回家只为了慰藉那漂泊的心灵。

    过年,是军人的哨位,是劳动者的岗位,是科技精英的坚守,更是无数一线员工默默无闻的奉献和付出,正是由于这一个个坚守,才换来了普天同庆中国年;过年,在拼搏者眼中,是孜孜不倦的勤奋,是弯道超车;过年,在文人的笔尖,是优美的词句,是跃然纸上的情愫;过年,在游子心中,是浓烈的乡情乡韵,是一架架飞机,是一列列高铁,是一张张船票,是“春运”的洪流。

    疫情的严峻,打乱了年的相聚,叫停了流动的迁徙。同心抗疫,毫不懈怠的作风,处处彰显着中华儿女对于小家的眷恋和对于“大家”的厚爱。勤洗手的卫生习惯,不聚集的行动自觉,改变的是往昔的热闹,不变的是内心深深的思念。难以当面诉说的情谊,流淌在屏幕的两端,响应倡议有作为,普惠大众留人心,把抗击疫情的决心融入到点点滴滴。

    过年不回家,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贯彻落实疫情防控的自我要求,更是对卫生健康的一种尊重。过年不回家,是为了国家的安宁稳定,更是为了小家的和谐美满。过年不回家,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少了亲友相聚,却彰显着大爱担当;这种情怀,把对亲人的思念融入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危难方显忠诚,挑战自有担当。“非必要不返乡”“非必要不聚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齐心抗疫,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真实写照,也正是由于大家的同心协力,不回家过年把亲情融入大爱之中,把过年当做过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全国人民身心健康,过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中国年。

    鼠来鼠会去,牛必定乾坤,开局“十四五”,迈步新时代,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新年的号角已经吹响,复兴的中华必将梦圆!

(作者单位:中铁房地产集团文旅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