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线北延首经贸站内壁画作品《勾勒·青葱校园》 ■记者 张军/摄
“原来古代‘大学生’的生活是这样的。”近日,在新开通的房山线北延首经贸站内,一幅壁画作品《勾勒·青葱校园》吸引了很多乘客驻足观赏,尤其是许多学生乘客,对壁画中呈现的“穿越版”校园生活画面产生了共鸣。
记者在车站看到,壁画内容主要描述了古代文人雅士及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这件艺术品的构图源于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汉宫春晓图》,画面内容与当代首经贸大学生活相融合。
“穿越元素”是壁画的“点睛之笔”。一方面,壁画内容有古代文人在古代楼阁中读书习字,在庭院中互相闲谈的场景。另一方面,也有当代大学生结伴而行,让画面充满活力。不仅如此,壁画中还呈现出古今人物的互动,如大学生与古人一起坐在电脑前讨论,古人手中拿着毛笔,大学生的手边则摆放着一杯奶茶,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吸引乘客们驻足观赏。
在这幅长卷中,古代人物的形象出自《李白行吟图》《琉璃堂人物图》以及《文苑图》等古代画中,项目艺术指导、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冬晖教授介绍,该壁画艺术设计历经数月,由壁画专业师生负责创作,数易其稿才最终定稿。
首经贸站不是唯一以“艺术性”吸引乘客打卡的车站。随着北京轨道路网不断编织,每年开通的地铁新线路“站站皆景”,许多车站独特的艺术设计都会吸引乘客专门前往打卡。以去年年底开通的两条新线为例,16号线中段延续“古韵京廊”设计理念,体现北京文化古都的风貌。房山线北延延续了既有房山线“山水画卷”设计理念。全线根据周边城市肌理、历史文化、发展规划等因素,将站点划分为居住、商业、院校及工业大分区来进行设计。
地铁壁画也是车站设计中传播文化的重要一环。记者了解到,北京地铁壁画出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以地铁二号线为例,建国门站、西直门站、东四十条站三座车站中,有6幅壁画相当具有代表性,设计者多出自我国美术界大家。其中包括西直门站张仃先生的《大江东去》和《燕山长城图》;东四十条站严尚德先生的《华夏雄风》、李化吉先生的《走向世界》;建国门站严东先生的《四大发明》、袁运甫先生的《中国天文史》,等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