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北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夕勇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物流汽车推广应用的建议》两个提案,重点关注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和新能源物流汽车应用情况。

        随着北京冬奥会脚步临近,氢燃料电池汽车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国内最早开始新能源商用车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北汽集团旗下福田汽车已完成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多次技术创新及产品迭代,截至目前,总运营里程累计已超过1200万公里。

        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期间便启动氢燃料电池客车的示范运营;经过十余年培育和发展,北京市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布局核心要素基本齐全,产业生态圈初具雏形,已形成氢燃料电池整车、关键零部件、车载供氢系统、加氢站设备及车辆推广应用的产业链条体系,现有相关企业近百家,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35家,氢气制、储、运、加环节企业24家,整车制造企业5家,其中北汽福田已形成批量销售,车辆运营企业3家;同时拥有清华大学、航天科技六院等研发能力较强的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

        2020年9月8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氢能产业布局赋能未来,计划5年内培育5~10家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着力打造“全球领先、国内尖端、区域协同、辐射发展”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高地。按照《规划》,北京将在2025年前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产业链累计产值240亿元。张夕勇说:“北汽福田汽车在政策宣布当日联合产业链资源,牵头创立北清智创(北京)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一举措打破了企业单打独斗发展氢燃料汽车的局面,整合北京市优势资源,可实现从研发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产业链协同上的无缝衔接,为氢能发展提供一体化运营解决方案。”他还透露,北汽福田计划到2023年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商用车4000辆,到2025年累计推广1.5万辆,到2030年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20万辆。

        张夕勇建议,加强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体系建立,加快北京市核心零部件和氢能制、储、运、加等产业链环节的激励支持、产品推广应用、能源供应及加氢站运营保障、车辆运行监管、在用车检验等政策出台。在保障体系构建方面,结合北京市车辆应用场景,加快本地氢的发展,降低运输成本。此外,引导公共领域、地方头部企业先行示范,并对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研发提供支持。

        2020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物流车发展的相关文件,在未来发展中,国家仍将新能源物流用车的发展作为重点,推广的重点领域是城市配送领域。北京市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将大力推进公交、环卫、物流、出租等重点行业车辆电动化,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区政策。

        目前北京市货运车辆保有量约53万辆,新能源保有量约2.2万辆,占比4.17%;在PM2.5主要来源中,本地排放移动污染源占比约45%,物流车新能源化对首都空气污染治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尽管物流车新能源化对首都空气污染治理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新能源物流车通行依然受限较多,充电基础设施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张夕勇建议,加大开放新能源物流车路权,包括鼓励企业加快车辆更换、动态管理进入五环内车辆通行证、对五环以外载货车辆限行区域放开新能源物流车限行等措施。加大快充桩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货物集散地及运营线路合理规划布局,并在用地和电力增容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引导在京国企及重点物流企业加强应用,与属地车企资源融合,互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