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北京协同创新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北京揭牌成立。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出席并发言,市发改委、市科委、市经信局、市规自委、市住建委、市交通委、市国资委、中关村委员会、市重大办、丰台区委区政府等政府单位,行业协会、学会及相关高校、企业代表参加,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主持。
隋振江表示,成立协同创新研究院旨在打造本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协同创新平台,统筹开展行业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是北京打通轨道交通行业“政、产、学、研、用”多环节协同创新体制,提升轨道交通科技自主创新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能力的最新举措,相信将对支撑本市及支撑国家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协同创新研究院由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创新机构共同组建成立,是首都轨道交通行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践行产业转型的有益尝试,将成为首都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引擎。
隋振江对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围绕首都发展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与合作研发优势,面向实际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布局优势创新资源,实现新技术场景化、需求产品化,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联动”,推广驱动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型通用技术。二要把科技创新和高精尖经济结构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新促升级,以创新谋发展,通过对轨道交通行业前沿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协作攻关,持续支撑首都轨道交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北京轨道交通产业升级。通过对轨道交通行业前沿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协作,要敢于攻克国际上的“卡脖子”技术。三要抓住本轮科技革命和技术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聚集优势,积极承担轨道交通行业重点科技攻关任务,创制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标准,取得一批服务轨道交通升级的系统解决方案。
京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燕友表示,推动北京轨道交通数字转型和创新发展对全国有示范意义,协同创新研究院的成立顺应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是打通北京轨道交通行业“政、产、学、研、用”多环节壁垒、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协同创新研究院初期拟打造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智能列车、智能控制、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通信网络五大科技创新中心。目前,该平台正围绕运行控制系统、调度指挥和乘客服务、运行维护、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一是组织研制新一代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二是组织推进面向复杂网络控制的智慧中枢关键技术研究,也就是通常说的轨道交通“智慧大脑”;三是组织推进具有资产运维一体化特色的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四是组织推进智能列车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等一系列技术攻关和项目申报。
京投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协同创新研究院董事长丁树奎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轨道交通将以集成创新为驱动、以智慧地铁为契机、以产业投资为引导、以资产配置为支撑,聚焦智能装备制造,加快形成“投资+创新”模式,助力北京打造轨道交通优势产业集群。
□相关报道:北京地铁列车将用上5G技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