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北京榜样”大型主题活动,近日启动为榜样点赞留言活动,首钢园运动中心制冰工刘博强成功入围2020年度“北京榜样”年榜候选人名单。
刘博强今年43岁,他在首钢工作了23年,曾经干过轧钢工、维检工、焊工。2016年,冬奥组委进驻首钢园区,保障冬奥成了他和同事的首要任务。原来的精煤车间,被改造成了冬奥训练场馆,随着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他转型成了一名“制冰工”。
“制冰对水温、洁净度、PH值都有严格的要求,不同的比赛项目对冰的软硬、薄厚和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为了制成合格的冰场,三个月里,没有周末,每天十几个小时,不管室外多少度,我都穿上羽绒服和棉护腿,一遍又一遍的泡在体育馆里练习制冰,最终终于掌握了制冰技术。”刘博强说。
刘博强还要学习掌握难度更大的冰壶赛道制冰。和普通的冰场不一样,冰壶赛道的表面不是光滑的,而是有一层小的凸起,叫冰点,目的是为了增加冰壶赛道的滑度,方便控制和刷冰。制作冰点的过程叫做“打点”,是一项技术难度极高的工作。“目前,全世界的顶级制冰师不超过20人。首钢冰壶馆邀请的是来自加拿大的顶级制冰师JIMMY,我在心里跟自己说,我要做顶级的中国制冰师。”刘博强暗暗下决心。
他借来打点壶,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来到场馆外的马路上,把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的分界线,当成冰壶赛道的中心线,摸索打点的技巧,背着四十多斤重的打点壶,他练习了将近两个月,打点路线大约150公里长。一天,JIMMY临时安排刘博强上冰“打点”,竟然一次成功了。“JIMMY决定从当天起,我就可以正式上冰。”刘博强说,首钢冰壶馆的赛道长45.72米,宽4.72米,从头到尾打一次点需要是45秒钟,慢了快了都不行,它考验的是力度、熟练度和精准度。
一个顶级的制冰师,需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训练,才能形成“肌肉记忆”,由于职业习惯,每天需要高强度地练习。刘博强说:“现在,我的右胳膊明显比左胳膊粗了一圈。为了能和国际一流制冰大师更好地交流,学到最先进的制冰技术,我正在努力学习英语。为保障冬奥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7月份,刘博强首次入选“北京榜样”周榜人物(5名),然后从当月上榜的20名周榜人物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月榜人物(10名)。2020年“北京榜样”共评审产生周榜132名、月榜61名,类别和行业分布典型性强、代表性广。根据评选规则和标准,61名月榜人物、1名往届提名人选、3个特别奖团体作为年榜候选人和年度特别奖候选团体进入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