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日前公布2020年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华夏银行扎实开展“六稳”“六保”工作,紧紧围绕“深化结构调整和推动经营转型”工作主线,切实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稳规模,多措并举做好支持复工复产、服务实体经济、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创新转型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多项工作,较好克服了疫情影响,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报告期末,华夏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33,316.4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108.53亿元,增长10.29%;贷款总额20,930.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04.77亿元,增长11.77%;存款总额18,476.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11.74亿元,增长11.54%。实现营业收入706.59亿元,同比增长14.19%;成本收入比24.68%,同比下降3.71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华夏银行主动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在加大核销的同时提高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157.66%,较上年末提高15.74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1.20亿元,同比下降7.37%。华夏银行履行服务首都经济发展责任,“京津冀金融服务主办行”建设不断深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品牌形象持续扩大,“三区、两线、多点”区域发展战略(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广线和京沪线沿线,其他重点区域)取得积极成效,华夏理财子公司开业,综合化经营布局进一步完善。

        增收节支成效良好

        前三季度,华夏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增收节支取得良好成效。报告期末,存款结构进一步优化,存款付息率环比下降。继续加快贷款投放服务实体经济,贷款日均占比较上年有所提升。得益于资产负债结构不断优化,净利差和净息差同比分别提高0.18和0.15个百分点。华夏银行坚持增收节支,强化成本管控,营业费用得到较好控制,拨备前利润增速快于营业收入增速。

        前三季度,华夏银行深入推进“商行+投行”服务转型,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得到增强。战略客户业务加强“3-3-1-1”重点客户服务,加强重点客户直接营销,加大医保、财政、住房公积金等机构业务营销力度。资产管理业务坚持双轮驱动,净值化理财产品创新营销力度进一步加大。资产托管业务规模突破5万亿元,市场占比有所提升,中间业务收入不断增长。金融市场业务不断优化收入结构,净收入同比实现较快增长。

        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制改革

        华夏银行零售金融板块业务协同和产品创新不断加快,客户分层经营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个人业务、财务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推出“华夏易贷”新品牌,实现存款、贷款和零售代销业务快速增长。普惠金融业务继续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展期及让利降费政策,推动网贷业务合规发展,多措并举推动普惠贷款增长。报告期末,“两增”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2%,完成“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目标。

        华夏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资产质量管控力度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管理质效不断提升。加快推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持续提升风险监测和限额管理水平。持续做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业务风险管控,加快推进大数据风险识别预警系统等项目建设。健全完善内控合规机制,夯实内控合规管理基础,严守合规底线。

        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

        华夏银行数字化转型步伐进一步提速。新资金业务系统投产,加快建设企业级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和反欺诈事中风控系统,扎实推进北京民生卡“多卡合一”项目建设。推动业务流程数字化、传统业务线上化,完善手机银行功能,提升客服智能化水平。加快网点智能化改造,提高智能设备布放数量和使用效率。持续强化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华夏银行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深入实施世界银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促进项目”,绿色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较快。强化国有金融机构责任担当,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做好北京地区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扶贫和“扶贫+扶智”精准帮扶,设立防返贫产业振兴基金,社会责任形象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