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粮仓投用大幅提高了生产线小麦原材存储空间 ■记者 董一鸣/摄
30个筒仓、仓高44.7米、仓容33640吨……这是首农食品集团下属京粮集团古船面粉生产线配套工程——立筒仓项目的体量。该工程刚刚通过了五方验收,并交付使用。
44.7米筒仓壁厚18公分
对施工方北京城建集团一公司项目建设者而言,用“局促”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常规的筒仓都是‘矮胖’型,高度很少超过30米,而这个项目的筒仓全部是44.7米的‘细高挑’。”项目总工程师涂俊梁回忆到。此配套工程投用大幅提高了生产线的小麦原材存储空间,古船面粉厂制粉车间面粉日产量从1000吨提升至1200吨,为车间实现应急保障功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涂俊梁眼中,项目的迅速完工得益于“四大法宝”的应用。1666.5平方米!这是项目整体的占地面积。“同等体量的常规粮仓至少要2500平方米以上的占地面积,不能再加宽,只能向上找空间。”涂俊梁道出了如此之高的粮仓建设原因。
而让建设者更为挠头的是“细高挑”筒壁尺寸。该项目按照构筑物标准建造,根据国家规范,这类建筑的壁厚不宜低于18公分。“我们这个项目恰恰就踩在了18公分上。”涂俊梁说。
两大法宝 手持钩连枪 旋转固定器
小场地、薄壁厚的现状让项目技术团队不得不思考全新的施工方式。由于粮仓防潮需求,其密封性要求墙体不能有一丝缝隙,必须一次性浇筑成型。施工中项目采取了滑模工艺,也就是模板随着筒仓的建造一次性自动滑升到顶部,施工24小时不能停,每个筒仓在12天完成,时间掌控要精确到每个小时。
18公分,甚至不到一个成年男性手掌的长度,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完成钢筋绑扎,项目的第一个法宝出场了。混凝土墙体的骨架由横竖两种钢筋交织而成,竖向钢筋容易立住,而横向钢筋需要两名工人将6米长的钢筋如同缝衣服一般转着圈穿入竖向钢筋之间。滑模施工中为了保证圆形筒仓一次成型,需要设置一圈“开”字型控制架体确保筒壁垂直,而每一步钢筋绑扎高度只有30公分。涂俊梁说:“以前工人要蹲着身子去穿钢筋,不仅费力,效率还低,我们设计了一种钩子,让施工效率提升了至少3倍。”涂俊梁所说的钩子,整体长度约1.5米,一端是握把,另一端弯成钩子,如同一把短款钩连枪。作业时,工人双手各持一个,不用弯腰便可随意拉拽钢筋,一根6米的标准钢筋,仅用不到2分钟就能绕一圈,而传统手工工序至少要7分钟。
一个粮仓除了储粮之外,粮食的运输也需要关注。每个粮仓底部都会有一个漏斗用于对接输送设备。“这个项目的漏斗顶部直径超过6米,而出粮口的宽度只有0.5米,与其说是漏斗更像是一个圆锥。”涂俊梁说。由于圆锥超宽,无法在厂家拼装后运输,只能施工现场拼装后倒过来才能放稳。安装时需要将圆锥翻个后变成漏斗再提升。吊装中,项目部在漏斗的一条边上安装特制吊环,由吊车提升将其翻个倾斜戳在地上,并在漏斗内侧两边对称安装两个吊环,再使用塔吊起吊,这个吊环便是第二个法宝。整个过程实现了漏斗的平稳翻身和提升,解决了漏斗现场拼装后无法翻转吊装的难题。
两大法宝 横、纵固定器稳定结构
18公分的筒壁里,竖向钢筋虽然没有弯折的要求,可滑模工艺要求浇筑一次成型,要将4米的钢筋不断接续连接成一根约40米长的钢筋。而钢筋仅有1.2公分直径,连接近40米的长度,让钢筋瞬间变成了如同树枝一般可以随风飘摇。为了保证竖向钢筋的安全,项目的第三个法宝滑模施工竖向钢筋辅助定位工具出场。涂俊梁说:“我们在滑模的每一层框架上间隔20公分焊上三角形的固定器,这样将所有竖向钢筋穿入这个固定器,无论高度怎么长,钢筋永远在这个上下不超过1公分的三角形内晃动,确保竖向钢筋结构的安全。”
保证了竖向钢筋后,项目的第四个法宝滑模施工水平钢筋辅助定位工具也取得较好应用效果。
由于筒壁厚度薄,滑模在上升过程中,长方形模板边缘容易与横向钢筋碰撞,极易撞松固定横向钢筋的绑丝,一旦撞歪钢筋,18公分的墙体空间使工人无法下手进行维修。为此项目在滑模贴近钢筋处的模板上安装了一段弯折成90°的定位钢筋。模板滑升时,圆形的钢筋与圆形的定位钢筋擦碰后因为都是圆形,更容易顺带滑过去,消除了直角模板与圆形钢筋碰撞后的变形隐患,实现滑模模板一次性顺利提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