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华物业工作人员清运垃圾 ■记者 张军/摄
10月10日一早,在石景山老山街道老山北里社区,首开集团首华物业工作人员穿上红马甲,准时来到社区垃圾分类驿站前指导居民垃圾分类。老山东里北社区现有16栋居民楼、1400余户居民。随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桶站如何设置?垃圾清运如何保障?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如何提升?这些都是需要破解的问题。首华物业公司国兴物业处经理张伟说:“作为社区垃圾分类管理单位,首华物业十分重视垃圾分类工作,通过手把手的‘桶边指导’、积分兑换,增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充分沟通桶站位置
“如果将垃圾桶摆放在我家窗户根底下,我会觉得别扭。”居民张大爷希望垃圾桶能离自己家远一点,他担心夏天垃圾桶会产生异味。“现在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垃圾桶多了,再像之前那样放在单元门口,太占地了!”刘阿姨说。
“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多几个垃圾桶,还要将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为‘新习惯’,这就需要建设规范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张伟说,随着新《条例》实施,分类垃圾桶设置的位置远近、数量多少,居民最关心。首华物业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多次走访,并按照新《条例》规定,在社区内共设92组垃圾桶站点,保证居民出门后可就近扔垃圾。平日居民产生的所有垃圾中,量最大的是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社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分类垃圾桶时优先满足这两种。每个桶站点只放置一绿、一黑两个分类垃圾桶,分别用于回收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
“每个桶站位置不仅要提前勘测、分析,还要和居民们充分协商,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每设置一个垃圾桶,都要充分沟通。”张伟说。为能将垃圾分类落地,石景山区在老山东里北社区建立了首个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驿站示范点,居民每天可定时定点拿厨余垃圾称重后获得相应积分并兑换生活用品,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绿色小屋等居民来“积分”
“阿姨,您刚才提到的这几种都属于厨余垃圾。”这天,居民张慧文拎着一袋厨余垃圾来到垃圾分类驿站前,穿着红色马甲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在绿色小屋内,对厨余垃圾进行检查和称重,通过手机专门的微信小程序记录她的积分,像商店里扫码结账一样简单。
“垃圾分类指导员可以从后台对居民扔垃圾积分情况进行记录,每个居民也可以登录自己的账号,查看积分情况。厨余垃圾重量达一斤及以上就可以积分,每户每日最多记录两次,随后可兑换洗手液等生活用品。”张伟说。
陈阿姨已经积了200多分,今年5月,试点手机微信小程序积分时,每个人都有会员码,需要向垃圾分类指导员出示。后来,大家都熟悉了,垃圾分类指导员靠认脸就能很快找到居民相应账户,进行记录。陈阿姨说,现在全家垃圾分类的意识都得到了提高。
张伟介绍,和常见的早晚由志愿者人工劝导相比,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驿站示范点有固定的场所和设计形象,更易于扩大影响,得到居民认可。
物业人员二次分拣
在老山东里北社区,有身穿蓝色工作服的物业保洁人员巡视,发现垃圾较多时,他们就会随时清理,还要每天两次对垃圾桶进行清洁消毒。“很多居民还处于适应期,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循序渐进,我们就增加了二次分拣工作。通过保洁员的二次分拣,进一步帮居民明确垃圾到底该怎么分类。”张伟说。
记者看到,在保洁员所骑电动三轮后部增加了一个小号的绿色厨余垃圾桶,这个垃圾桶就是用于二次分拣的工具。“厨余垃圾是最难分的,如果居民没有分到位,我们利用二次分拣工具,进行再次分拣。”物业保洁员张吉说。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离不开宣传工作。如何能让居民更加快速、准确了解《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的内容,物业、社区想了不少办法。首华物业工作人员在桶前职守时,也向大家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物业把街道办事处印发的垃圾分类宣传页递到居民手中,每周物业还会带着宣传资料向居民讲解“四分类”模式的垃圾正确投放、准确分类及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小常识,呼吁大家重视环境保护,做好垃圾分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