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波

  “胡兴波,山东利津土壤修复项目马上就要落地了,这个项目交给你负责。这是咱生态事业部乃至所有事业部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你必须做到全程跟踪,全程参与。”2023年初,公司给我下达了负责土壤修复项目的任务。

  接到任务后我很兴奋,但也有些许忐忑,我深知该项目对于公司发展的重大意义。那时,公司正处于“十四五”从传统园林向生态转型的关键时期,第一个土壤修复项目不仅是示范,更是公司土壤修复项目从零到有的突破。这个项目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公司能否在土壤修复领域立足,更关系到公司转型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项目前期,我第一时间收集基本信息。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曾是退海之地,平均海拔不到十米,因地势低平、海水倒灌、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全县80万亩耕地,中、重度盐碱地就有22.4万亩。盐窝镇居民曾经以晒盐为生,周围是盐滩,更是处于利津县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此次土壤修复项目,公司积极与当地政府和农业合作社合作,共安排了两个100亩的地块。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评估,一方面通过查询专业文献,了解盐碱地土壤修复的技术和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等,丰富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与相关专家和当地的农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环境和情况,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加合理安排实施计划。最终在现行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土壤水分、养分情况和工料机的配备情况,对不同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了预判,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4月下旬,现场终于具备了施工条件,我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决心一定要高质量、高效率地把项目做好。但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利津县为沿海地区,几乎每日都有大风天气,有时候风力甚至达到9级以上,这种天气现场根本无法施工。为此,我立即与当地合作社进行沟通,一方面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确定施工日期,另一方面对计划做了针对性的调整,将受大风天气影响较小,且顺序调整后不影响最终效果的一些步骤提前,尽可能保证工期和进度。

  第一次做项目经理的我缺乏现场管理经验,而且土壤修复项目面对的是农民,不能以传统管理施工队的方法去管理。作为农民的儿子,我深知只有把自己当成农民,农民才会把你当作自己人。只有亲身参与劳动,才能够更好地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并为他们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因此,我与当地农民一起,积极参加土壤取样、菌剂发酵、搬运肥料,并与大家一起蹲在田间地头同吃同饮。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我与研发中心的同事制定了取样的方案,并扛起铁锹,在田间寻找采样点,采集和保存土壤样品,以确保数据准确。

  在菌剂发酵过程中,需要搭建简易发酵池,并通上曝气系统。为保证发酵质量,我与同事亲手搭建发酵池、安装曝气系统。我承担了菌剂袋的布置工作,以便更好地了解生产过程,并掌握相关技能。在搬运有机肥和改良剂时,由于两者容易混淆,我一方面帮助现场人员区分两种产品,一方面现场指挥,将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由于采用吨袋包装,我们采用叉车吊装各种物料。顶着9级大风和炎炎烈日,我与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奋斗在工作一线。真心赢民心,真情打动人,微小的举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们赢得了当地的农民朋友的信任。他们积极主动配合我们的工作,并在闲暇时和我们谈天说地,大家成为了朋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地农民的参与配合对项目的顺利完工至关重要。因此,我多次与他们进行沟通和协调,一方面为大家提供详细指导,帮助他们正确使用菌剂、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并解答他们各种疑问,以便更好改善当地的环境和土壤质量。另一方面真切地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想法,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现场指导和帮助。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农民朋友问我:“胡工,你们这技术到底咋样,弄完之后这产量能增加多少啊?”我拍着胸脯保证:“我们的技术是经过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鉴定的,在国内绝对的技术领先。经过我们的修复,在产量方面绝对会有质的提升。”有的农民朋友对技术比较感兴趣:“胡工,你们到底是凭啥修复盐碱地,这个水一样的东西是不是液体肥?”我耐心地回答:“我们的技术原理就是通过秸秆等形成隔盐层,添加生物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在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养分的同时,还可将盐分进行置换。添加的生物菌剂,就是这个水一样的东西了,它可以帮助土壤中有益菌群结构的形成,让土壤活起来。”还有的农民朋友对我们工作的性质比较好奇,会问:“胡工,你们单位到底是干啥子的?”我也会笑着回答:“我们单位叫首发生态,简单来说,就是修地球的。不管是边坡绿化、景观园林,还是矿山、河湖、土壤。只要有问题,我们都负责修。”此外,我们还经常会聊到工作和生活中的琐碎、对大城市的向往和恐惧、对孩子的骄傲和期盼、对未来的希望和迷茫等。每到这时,我都真诚地当好一个倾听者的角色,陪着乡亲们一起家长里短。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我虽然掌握了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但在实际工作经验方面却有着明显的短板。通过和农民朋友的交流,我也学习到了当地农民针对土壤管理、作物种植、机械使用等多方面的经验,并积累了宝贵的数据,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项目的顺利完工以及后期的核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的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已经有了完善的计划,但还是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由于方案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而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的密度较小,再加上现场往往有大风天气,导致采用撒肥车撒播有机肥的时候会扬起较大粉尘。周边的农民对此有很大的意见,并直接过来要求停止施工。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和当地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热情接待了对方,并解释:“李叔,实在是太对不住了,因为我们的工作给大家伙儿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您放心,下一步我们会注意一下风向,并改进一下施工工艺,尽量减少扬尘。同时也请您体谅一下,我们这个项目是盐碱地修复的示范,如果成功了,也会大面积推广,大家的土地都可以得到改良,产量也都会得到提升。”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缓解了对方的情绪,同时认真解释并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取得了对方的谅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5月上旬,200亩土壤修复工程顺利完工,棉花的种植工作圆满完成。棉花种子都已经发出了嫩芽,并在大地的滋润下茁壮成长。面对修复的土地,当地的农民朋友也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并说道:“我们有大量的盐碱地,什么都种不了,现在终于有救了。”下一步,我们将对该项目的后期效益进行密切跟踪并收集相关的数据,为同类工程提供经验。我坚信,这片棉花田将会迎来比往年更加丰收的秋天。那时,农民们将会收获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到丰收的喜悦。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我将积极践行集团“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勇于创新”的企业作风,持续助力公司探索更多适合国情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为客户提供可持续、高效、创新的解决方案,实现技术和服务的创新与升级,并以此为契机拓展市场,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我们的技术和成果,帮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推动生态环保事业健康发展。我坚信,在首发人的努力下,盐碱地终将化为沃土。

  (作者单位:首发集团首发生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