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推进人力资源统筹发展,三地人社部门共同编制了《人力资源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让求职者在三地享受统一标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服务机构评定等级在三地实现互认。截至目前,三地共有近1400家机构获评等级。近日,新版《区域协同地方标准》顺利通过审核并正式对外发布,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版《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由《人力资源服务规范》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两部分组成。其中,《规范》包括基本要求和9个业务规范,涵盖高级人才寻访、测评和管理咨询3项高附加值业务,以及招聘、职业指导、培训、外包、劳务派遣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6项传统业务。《等级划分与评定》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从业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并赋予从A到5A的评级。

        近年来,三地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底,三地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2000余家,年营业收入超过6000亿元。三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行业发展出现新变化,新版《区域协同地方标准》也在结构框架、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升级。

        新版《区域协同地方标准》根据发展现状实施差异化评价,统筹考虑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设置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做到求同存异、可及可行;紧贴新质生产力发挥引导作用,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促进人力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覆盖行业全领域设置评价体系,建立了覆盖人才选、育、用、留全流程的业务规范和量化评价体系,为提升三地人力资源流动标准化管理水平提供建设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