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首开房地集团古建工作室进行观摩体验                       ■记者 董一鸣/摄

        作为2024年首都国企开放日线路之一,第五次参与首都国企开放日活动的首开房地集团古建工作室再度成为焦点。北京城市学院建筑系大一新生近日走进首开房地集团古建工作室,通过观摩古建模型,亲身体验古建彩画技艺,深入了解了古建筑的艺术、文化与科学价值。

        在首开房地集团古建工作室,一派古香古色气息。步入其中,映入眼帘的是不同样式的木作构件、形状不一的传统工具、五颜六色的颜料以及各异的砖瓦。桌面上摆设的斗拱、鲁班锁可供学生们拼装体验。在大厅中央,一座古建结构模型可以让学生们实际感受其精巧的结构。

        首开房地集团工作人员利用多媒体展示方式,为学生们讲解了古建筑的形式、种类、构造,以及历史人文知识等。“古建筑彩画就是给古建筑‘上妆’。彩画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可增加木料的防腐性、防蛀性。”在彩画结构应用中,古建彩画专家温绍义向学生介绍并演示了早年间练习彩画沥粉的方法。起谱子、拍谱子、沥粉、贴金……这是古建筑彩画施工的一系列流程。“我们在绘制古建筑彩画时,要做到不改变原状。这对工艺手法有着严格的要求,一般不允许随意创作,以保证彩画不走形、不失真。”温绍义说。

        “我不仅被古建筑彩画的绚丽色彩和精湛技艺所吸引,而且对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北京城市学院建筑学专业传统建筑方向学生刘凯说。“此次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均有所帮助。”北京城市学院建筑学专业传统建筑方向教师徐振华说。“在本次活动中,通过组织专家、学生一起搭建木结构古建筑模型、体验彩画沥青工序,使学生切实感悟了古建工匠的技艺传承之道与古建筑的细腻之美。”首开房地集团技术质量部副部长王凯说。

        首开房地集团古建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成为文物古建行业的交流平台,组织数十名全国古建专家进行古建筑保护工作经验交流、技术创新、专业人才培训等。比如,通过校企合作,达到传承古建工匠技艺的目的,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通过组织古建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古建匠人实际操作能力;联合各大院校分别在古建材料、古建装配式技术等方面进行相关课题研究,破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难题。首开房地集团古建工作室研发的一种装配式古建槛墙及加工方法和一种新型装配式古建筑及施工工艺,已在东城区城市更新项目的部分院落中实现应用。

        此外,在先农坛、天坛、故宫、景山、北海公园、历代帝王庙、宏恩观等文物建筑修缮以及前门地区、鼓楼大街、三眼井片区、雍和宫大街等历史街区恢复改造工程中,都凝聚了首开人的贡献。首开人让北京中轴线沿线古建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首都国企,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力打造古建全产业链,为首都古建筑修缮和中国古建筑事业的繁荣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王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