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中的“白鲸号”列车(资料图)。
2019年9月26日,地铁大兴机场线随大兴国际机场的投运同步投入使用,从草桥到机场航站楼全程仅需19分钟,成为城区往返机场最快捷的交通方式。5年来,京投公司把综合、绿色、安全、智能作为推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从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到运营服务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大兴机场线更是创造了轨道交通领域多项第一,成为对标航空标准、更具品质优势的标杆出行方式。
作为国内第一条时速160公里的轨道交通专线,为降低隧道净空、减少建设成本,线路采用刚性接触网进行供电。为保障接触网安全,大兴机场线创新性地将铁路系统应用较为成熟的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引入地铁领域。大兴机场线在一列正常运营的地铁列车上安装了红外及紫外传感器和视频监控等设备。列车正常运营时,每行驶8米视频监控就会自动拍摄一张高清晰度照片,轻松获取接触网的悬挂状态、螺栓松动情况。
乘客在草桥站通过自助系统购票。
轨道运营公司所辖三条线的运维可视化管控平台。
磁各庄车辆段的电子工场内,技术人员在维修一台自主研发的车载广播系统。
“人工检查线路所有位置需要一年时间,而利用这套系统,列车行驶一趟就能完成图像数据采集,经过20天的整理即可汇总沿线故障点。”京投轨道运营公司接触网维修主管工程师乔梅介绍道。
走进磁各庄车辆段的电子工场,十多名技术人员正在全神贯注地检修列车运行的元器件。通过维修经验的实践和故障大数据的积累,电子工场已经从故障修复车间,变身为自主设计和创新的前沿阵地。
“比如有一些设备停产了,我们会进行替代研制的工作。通过自己画一些原理图,做一些软件编程,进行自主的研制,应用到现场,这样就延长了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使我们的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京投轨道运营公司电子工场维修经理张小杰说。
记者了解到,电子工场今年被授予“北京市级创新工作室”,已开展科研项目4项,推出设计研发测试平台21套,获得发明专利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2项。目前,电子工场每年可为大兴机场线维修设备3000余件。
京投轨道运营公司接触网维修人员通过安装在车辆顶部的工业级相机所采集的高清图片检查接触网。
运营中的“白鲸号”列车内景。
大兴机场站值班人员为刚下飞机的乘客指路。
京投轨道运营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峰介绍,大兴机场线开通5年来,累计运行43万车次,运行公里数1.2亿公里,运送乘客超4300万人次,完成重要时期保障任务100余次。这5年,通过维修手段的创新,综合检、专业修,把土建、线路、供电、机电、通信、信号和车辆等不同专业全部打通,在同一个平台下统筹管理。以车辆为载体,在车上安装了供电网检测设备,在车下安装了轮轨检测设备。在一个时间段进行同步检测,对同样的问题现象能做到综合分析。通过大数据的对比,真正使车辆和设备的状态达到最优。
大兴机场线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实现众多创新,在行业内首次采用市域D型车,完美融合高铁和地铁技术。2021年6月,大兴机场线成功实现全自动运行系统全功能运转,同年7月实现有人值守的全自动运营模式,向世界展示出轨道交通中国速度、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京投轨道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李一昕表示,北京轨道交通近5年共完成11号线西段、17号线北段、19号线等20条线(段)共199.2公里轨道建设任务,特别是在2021年一次性开通9条线(段),创下开通数量历史之最。目前,北京正全力推进22号线、M101线、1号线支线等11条线(段)、222.7公里线路的高质量建设,以轨道交通新质生产力,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都实践。
2019 年初,新车到达大兴机场北侧的车辆段(资料图)。
■本文摄影 记者 周宇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