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记渭源“源”与“义”
由南而北一过渭河大桥,就进了渭源县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两次都沿西秦岭来到这里,渡过洮河,迎风而去,把渭水——河西走廊——西域连成一条中西交往的通道。
概言之,渭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座山,一座鸟鼠山,俩动物;另一座首阳山,俩人。
五说“源”字。来到鸟鼠山脚下的“渭河源景区”,没错儿,就是泾渭分明的渭,渭河渭水的渭。据说,这里拥有历史记载的、真实的、可看可触摸的大禹治水的地名地物。
进入渭河源景区,即看到一个巨大人造生态拱门,拱门右侧,是左宗棠当年任陕甘总督时题写的三个行草大字“渭河源”,奔放洒脱而不失周正。
一说渭河源,就得说鸟鼠山,就得说“鸟鼠同穴”,就得说“大禹导渭”,就那么有历史。而一说“大禹导渭”,就不能不说《尚书·禹贡》《水经》和《水经注》,以及《水经注疏》,就那么有文化。可这些在此都不说,稍作提示,大家亲自去看,咱继续往里走。
拱门之后是一条景观道,两侧有龙的图腾物,景观道中间高台上有一大铜鼎,再往前就进了禹王殿。殿内,中间是禹王塑像,墙壁上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等大禹治水故事浮雕。走出禹王殿,是人造景区的中心——一座祭坛。坛中央标志物的上方,东南西北有四个龙头吐水,下方则用大篆小篆及象形文字写满了“鸟鼠同穴”,字美而意深。沿景观步道向景区深处走,有两条路可选,领略不同风景。一条沿小河而上,小河即是禹河,而另一条穿森林而过,最终两条路回环合一。再一直向里走,在禹河上游,有一道峡谷,右侧岩壁上镌刻着“大禹导渭”四个大字,也是左宗棠手书。说到此,简说几句“大禹导渭”。据传当年大禹率部众治水,来到鸟鼠山的渭水源头,看到河道梗阻,水聚湖悬,便伐木烧山,泼水裂石,再使用原始工具,劈山导流。从此,渭河奔涌东去,穿过天水、宝鸡、西安,在渭南汇入黄河。当然,这有神话传说的成分。事实是,西南东北走向的鸟鼠山发源两条河流,东南坡之水生成渭河,西北坡之水形成洮河。本来,两河上游最近处仅距几十公里,然洮水却由此向西北,在兰州西入黄河,在黄河里绕了一个2000公里的大弯。
源是生就处,流是所行路;源是造能,流是造福。在说“渭河源”时,不可轻视“渭河流”。就渭河这818公里流程的一流,就流经陕甘两省数十个市县,吸纳沿途泾河等大大小小267条支流,就造就了举世闻名的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就以“一流八百里,一渭养一线,一水兴八朝”之丰功,流出了渭河的生命之源、丰饶之源、文化之源、文明之源。
六说“义”字。游览首阳山景区,正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何仙之有?俩人,伯夷、叔齐是也,“夷齐古冢”在此。据传,孤竹国君生了三个儿子,长子伯夷,幼子叔齐,孤竹君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君。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却说:“应该尊重父亲遗愿,国君应由叔齐来做。”于是他就逃到孤竹国外。叔齐说:“我如当国君,于兄弟不义,于礼制不合”,也逃到了国外,与长兄一起过流亡生活。武王灭商后,他俩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如此仁哲大义,为历代中华仁人志士抱节守志之典范。
著名杂文家陈鲁民先生撰文说:“伯夷、叔齐的墓冢全国共有6处,计有河南偃师、新郑、甘肃通渭、山西永济、河北卢龙等,都有一定史料根据佐证,也都能自圆其说。”无论咋说,渭源首阳山国家AAAA级景区之秀丽,“夷齐让国”行举之仁义,都是一种美,都给人带来心境的惬适和灵魂的洗礼。不是“教育基地”,不输“教育基地”。从渭源以至陇中乃至陇上人的仁义品格说来,这个“义”字,或许也是“源”。
四记临洮“文”与“绿”
临洮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积淀,自周安王十八年(公元前384年)建置狄道县、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始设陇西郡以来,一直为郡、州、道、府、县治所,长期为一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狄道之名一直沿用至1929年1月,才改为临洮。转转看看,果然不凡。
七说“文”字。临洮堪称文化的“富庶”之地,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的遗址都在临洮。上述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是陶器,特别是彩陶的制作与使用,可谓史前文化的甘肃代表。
另有貂蝉文化。貂蝉题材的文艺作品花样翻新、争奇斗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夜幕下,在熙州·明园景区,观赏大型水幕实景演出《再现貂蝉》,享受一场集电光声、水雾影于一体的视觉盛宴,令人耳目一新,心灵震颤。
再有文山——岳麓山。这岳麓不是湖南长沙那岳麓,这岳麓山因宋时所建东岳泰山庙于山麓而得名,是古城临洮最亮丽的名胜古迹。小游方知:这岳麓妥妥一座文山,亭台阁榭星罗棋布,匾联碑刻横竖叠加,太清宫、文昌阁、超然书院、姜维墩、“岳麓八景”等景点文化灿然,自然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最是老子文化极具经典。有老子出关后在狄道传道讲学的讲经台,纪念老子隐居临洮讲道的毓秀亭,老子和弟子谈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地点建的“悬亭”,老子挥笔点太极后插笔的笔峰塔,既是老子讲道又是飞升处的凤台,为纪念老子飞升而建的伏龙阁等,犹如进了老子大观园。
还有文宝——洮砚。洮砚与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新绛县的澄泥砚并称我国四大名砚。洮砚产于临洮县洮砚乡,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参观中国洮砚博物馆,了解到洮砚因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特别是因其“贮水不耗,历寒不冰,涩不留笔,滑不拒笔,发墨快而不损笔,储墨久而味不腐”为历代文人墨客赞誉不绝,我问讲解员“洮砚的独特绝好之处?”讲解员张口即回:“洮砚贵如何,黄膘带绿波。”追问何解?又答:“洮砚所以名贵,在于它黄色的石膘和绿色的石纹。”见陈列中一方名为《汉宫秋月砚》的洮砚,砚额部分似黄锈斑驳,额左侧雕有精美的琼楼玉宇,右侧刻着宫女飞天图案,砚池部分虽石纹不多,倒也茶绿柔和,该砚获“中国工艺美术银奖”。结合此砚,算是对“黄膘带绿波”有了些理解。
八说“绿”字。绿水,绿树,绿山,绿地。采风从通渭——陇西——渭源,而后直入临洮,突见水木清秀,郁郁苍苍。宛似从新疆戈壁滩穿过果子沟进入塞外江南伊宁。著名诗人、杂文家吴辰旭作《临洮赋》开篇即言:“兰州后院,花艳鸟鸣;陇上福地,川秀水莹……”
洮“绿”无需刻意寻,映入眼帘即惊人。酒店就靠着穿城而过的洮河,过马路就是蓊郁的滨河公园。找个不绿的空场还没有呢!翌日,考察洮河国家湿地公园,真个流水潺潺,苍翠欲滴,“陇中江南”“陇上花圃”名不虚传。沿途河流如彩绘一般,水底丹霞更是迷人。漫步在南屏山生态旅游景区,山上山下,唯有青绿。条椅上小憩,神清气爽,心也飞扬。不光我,很多文友都想留下来住几天。
陇中六日,所见所闻,无不感受深厚的历史底蕴,浓郁的文化氛围,强烈的人文魅力,饱满的励志动能。一句话,陇中,为世人提供了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创业价值。
(作者单位:住总集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