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是我在历史方面的启蒙,记忆最深刻的是2009年的夏夜,当读到“北京保卫战”的时候拍案而起,一溜烟跑到建国门南大街明城墙遗址公园,迫切想找寻当年的烽火狼烟。那时才知城砖大多已走进千家万户,向南来北往的人诉说着天子守国门的故事,不觉间城砖就化成了记忆的媒介。
2024年的夏夜,当我踏上西安城墙的一瞬,手中《兰亭集序》的拓本越发沉重,同十三朝古都的厚重一起扑面而来,顿感无数的情感、脉络、鼓角、昂扬和落寞挣不脱,甩不掉,想要抽身自如,却又怕惊扰到其他游客。与15年前不同,我是来寻丝绸之路的,便从八百里秦川忆起。
1400年前的关中平原,北方是茂盛的草原,南方是四川粮仓,西方是陇西山脉,而渭河横穿其中灌溉着华夏文明的沃土。当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长安则是中原和西域贸易的中转站。汉唐时期的长安不仅是最优秀的地缘板块,也是连接四面八方的枢纽。如果在地图上画一个十字的话,你会发现长安处于最中间。这是汉、唐帝国的天赐,只要坚守潼关,就可成就万世基业。
只是,曾经能灌溉秦汉帝国4.5万顷田的水利系统,到唐朝时,只能灌溉6千顷,陕北草原也逐渐退化成黄土高坡,不仅没有畜牧产品供应,而且不足以驯养骑兵的战马,于是天子经常巡幸洛阳,美名曰“就食”。过度的开发造成的气候变化进一步导致经济中心东移,所以说生态环境保护很重要,之后的华夏文明很难再建立起路权竞争,作为链接欧亚大陆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也再听不到驼铃声了,于是世界少了一条巨大的贸易线。
大唐天宝年间,天下太平无事。只是长安米贵,杜甫每逢太仓领米之时,时常去找郑虔,买酒痛饮后道出《醉时歌》。殊不知几年后,他将从远方那狭窄的金光门西出,远离这开元天宝的盛世,看到“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著成《三吏三别》。我喜欢杜甫胜过其他诗人,他在乱世中接近人民,不向叛军投降,不向现实妥协,在极度困难的时候也不会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跨越千年告诉我永远有比财富更重要的东西。因为有杜甫这样的诗人,中国的文脉不会断。
此时的我也像杜甫一样“驻马望千门”。他看不到唐朝均田制崩塌、三长制溃散、府兵制解体的内因。“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杨贵妃一直是替罪羊,时代的巨变怎么会是一个人能决定的。安史之乱,是几百年来社会矛盾的总爆发。
远处的钟楼唤醒了千年梦,把我从历史的回忆中剥离,保留下了质朴与刚健。《兰亭集序》的墨迹随着晚霞,一起将历史照进了现实,并乘着温婉的夏风摇曳着融进新的时代。
新时代中国提出次区域整合,以应对西方阵营长期控制海权的不利条件下的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将再次形成大陆桥,能够更好地带动区域发展,加强经贸往来。而这一次,中华大地是以生态文明为底色,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走向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也是人类文明在21世纪新时期形成的自主选择。
我和这西安的古城墙一样,矗立着,站在历史中眺望未来。“一带一路”再度响起“驼铃声”,真希望盛世的文人墨客也能听见,一同见证新的辉煌年代。
(作者单位:北辰集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