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成就专场举办。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张金玲介绍,今年上半年,国有经济延续了回升向好态势,市管企业营收利润同比实现双增长,12项GDP支撑指标中9项跑赢全市大盘。从企业综合实力看,2023年底8家企业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双超千亿,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提速新质生产力培育    研发投入累计超3000亿元

        市国资委制定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若干措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实施研发费用全额视同利润等一揽子支持政策,率先开展国有企业研发准备金试点。2013年至2023年底,市管实体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3627亿元。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到266.2亿元,同比增长18.4%,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4.05%。

        聚焦解决“卡脖子”技术,出台了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实施方案,明确高端装备制造等8个原创策源领域,推动首批14家企业成为科技领军企业。全系统共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3项,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约5.68万件。2家企业入选全球“灯塔工厂”。1名个人、2个集体荣获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奖。

        北京国资国企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生态圈,56家国企相继成立了科协,与高校院所、民营科技企业、中央企业开展创新合作项目千余项,取得了一批核心成果。拥有9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7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234家专精特新企业。出台了市国资委系统推进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实施方案,采用“双聘”方式引进科研人才。

        同时,老字号传承发展提质升级。北京国企老字号品牌已达68个,其中中华老字号42个,北京老字号66个(有40个既是中华老字号又是北京老字号)。打出一系列支持国企老字号守正创新的组合拳,打造“京企直卖”线上平台,聚合国企老字号品牌,推陈出新、跨界联动,创新发展。

         “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国资国企改革跑出加速度

        北京国资国企全面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截至6月底,改革任务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

        张金玲介绍,北京国资国企不断加大高精尖产业领域投资布局,2023年,市属国企高精尖产业收入超过7300亿元,占比达到3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形成的文创园区成为首都文化新地标。进一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率先研究制定董事会授权管理指引,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有效提升经营效率。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全市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改革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得到确立。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主体任务圆满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混改户数占比超70%,2013年以来新增30余家上市公司。1.5万名经理层成员全部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2023年,18家企业在“双百企业”“科改企业”评估中被评为标杆或优秀(8家标杆,10家优秀)等级,市国资委在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体评估考核中获得“A”级等次。

         服务保障给力    每年承担全市约40%重点项目

        北京国企每年承担全市约40%的重点项目,参与建设的大兴国际机场、“冰丝带”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顺利完工。

        在民生保障方面,北京国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承担了北京市几乎全部的公共交通服务、70%的城市供水量、96%的污水处理量、95%的燃气供应量、40%的供热面积、60%的垃圾处理量以及全部的市管城市道路和普通公路的日常养护。此外,截至目前,在北京市对口帮扶的七省区累计建设产业项目524个,吸纳受援地区就业总人数17.6万。

        在重大任务面前,北京市国资国企勇于担当。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游行彩车、游行群众服装、广场“红飘带”等,处处彰显了北京国企的“匠心独运”;庆祝建党百年,北京国企圆满完成广场活动场地布置、文艺演出场地综合保障、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设计建造等300余项任务;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国企参与了北京市8个竞赛场馆、16个非竞赛场馆及31项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

        在重大灾害面前,北京国企全力保障了市民生活必需品储备供应和城市平稳运行。在“23·7”特大暴雨灾害面前,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调集物资设备抢通“生命线”、实现“四通一保”,24家市管企业承担灾后重建项目507个,总金额355亿元。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完成各类项目1640余处,涉及面积1380余万平方米。北京国企积极参与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助推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建筑精彩亮相,环球主题公园成为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17家市管企业在雄安新区投资项目近百个。

         国资监管“一盘棋”    不断提升效能

        张金玲介绍,北京市国资监管“一盘棋”加快构建,创新实现了涵盖金融、文化在内的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监管规范化、体系化建设不断强化,修订权责清单,制定授放权清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不断深化。市管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实现全覆盖,完善派出总会计师制度,推动总审计师制度全面落实落地。积极构建上下贯通、实时在线的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体系,出资人监管信息化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三重一大”、大额资金动态监测等实现了委企对接,将“三重一大”决策运行监管系统向二级企业延伸。

        北京国资国企系统重大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健全,建立健全覆盖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的责任追究体系,强化违规经营责任追究。严控非主业投资,健全重点风险预警和专班化处置机制,实现重大经营风险可控在控。积极防范境外经营投资风险,研究制定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推动境外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同时,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助推国企高质量发展,“滚动推进、分批解决”,帮助国企收回2亿余元历史欠账、减轻30多亿元经营成本,解决了职工困扰多年的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