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灾后重建项目白浮泉公园施工现场                             ■记者 周宇杰/摄

        全透水化路面、生态素土固化土造景、全新亲水平台叠水汀步……在今年北京上汛日,由城乡集团金河水务润丰科技公司承建的灾后重建项目——昌平白浮泉公园(二标段),经过350余名建设者200余天的全力建设,正式竣工亮相。

        白浮泉公园(二标段)位于东沙河以东,朝辛路以南,南丰路以西,昌崔路以北,该工程规模总用地面积409000平方米,涵盖绿化工程、庭院工程、小品及配套服务设施工程、给排水工程等施工项目。

        该项目安全生产负责人伊明介绍,白浮泉公园(二标段)作为昌平区城市生态安全框架的重要生态廊道,在重建过程中以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城市环境等为中心,旨在为市民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本项目在功能布局上更加注重市民休闲健身活动需求,增加了塑胶跑道、活动广场、儿童娱乐设施、沙坑、亲水平台、叠水汀步等游憩空间和体育健身场地。此外,本项目在打造韧性生态水岸的同时,重点对防洪、排洪、蓄洪功能进行了大幅提升,为城市提供了防灾避险的场所。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该公园可以有效地缓解十三陵水库与城市排水压力。”

        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透水塑胶……走在白浮泉公园内,一系列透水材料在缓解雨季公园路面积水,提升道路防滑性的同时,成为防汛及实现绿色生态循环的重要保障。该项目负责人李夺告诉记者:“该项目全程应用了LID技术,即低影响开发技术,其核心是在利用雨水的过程中,将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本次采用的路面透水铺装技术,就是LID技术应用之一。当雨水落到地面后,通过透水材料迅速渗透至地下,减少径流,补充地下水。此外,植被护坡也是一种有效的LID技术,它不仅防止水土流失,还提升了景观效果。”

        园区内多段好似田野土路的步道,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走在这段土路上,路面并不扬尘;脚踩上去,路面具有坚韧弹性。李夺告诉记者:“这是专为该公园引入的生态透水素土路技术应用成果。这种材料环保性高,在抗泥泞与抗雨水冲刷,以及提升人行道舒适度和经济美观性等方面均有显著表现。这种生态透水素土路的主要材料是土壤,经特殊硬化剂处理能够增加土壤的颗粒结合紧密性,且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命周期结束后,其材料可自然降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种材料必须采用全人工摊铺技术。”施工人员表示,该材料在摊铺时,由于材料粘性大,凝结速度快,因此从原材料拌合到完成摊铺抹平,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为此,项目部进行了多次技术优化,在增加作业队伍,实行多点位分区施工的同时,优化下料摊铺和后期养护工序,经过多轮试验,最终项目部将每次下料摊铺量控制在10至15平方米,以此达到最佳摊铺效果。“最难的是追色。为达到设计要求,我们首先对原材料土壤进行海选、直径筛分,最终按试验配比进行混合。”施工人员说道。

        在白浮泉公园内,一座1500余平方米的沙坑娱乐区,一开园就吸引了大批小朋友和家长的到来。孩子们不用到海边,即可体验沙滩游戏的乐趣。“为打造沙坑娱乐区,我们尽可能减少砂中杂质。池中整体应用了612立方米左右的天然烘干砂。为增加儿童挖沙的趣味,我们将沙坑深度拓展到52厘米,并在沙坑底层铺设有纺透水土工布,保证沙坑不与泥土混为一体。”李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