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专家评审和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小组审核、公示,京能地质《盖挖逆作大直径桩柱一体化高精度安装关键技术研究》《复杂条件下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注浆充填新服务》入选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公示名单。这两项技术已多次应用于北京市多项重点工程中,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此次入选的《盖挖逆作大直径桩柱一体化高精度安装关键技术研究》是由京能地质自主研发的一项适用于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等领域盖挖逆作工法中钢管立柱施工的关键技术,该技术形成的大管径钢管桩高精度调垂智能安装成套装备垂直度达到千分之一,填补了行业空白。
记者了解到,此技术被应用于正在施工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针对工程基坑超长、超宽、体量巨大,基坑深度超深,地质条件差和地下水问题突出等,京能地质作为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一标段C区桩柱一体工程建设的分包方,采用了盖挖逆作法施工技术,利用地下空间大型钢管柱智能安装成套装备,以结构本体做为支撑,极大地提高了超深基坑的安全性,形成一道强有力的内支撑,有效防止围护结构向基坑内变形。此外,地下结构均在顶板覆盖下进行,自上而下逐层开挖建造主体结构直至底板,确保地下结构的安全与稳固。
施工中,京能地质依托自主研发的行业领先的先插法地面钢管柱调垂机、智能调平监测系统,增强了钢管柱姿态控制技术,提高了钢管柱垂直度,减少了不合格率。其施工采用了最新优化的桩柱施工衔接工序,避免采用超缓凝混凝土,极大地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北京、深圳等地区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据测算,利用此技术成功节省工期约3成,节省超缓凝混凝土的使用,同时有效保证钢管柱施工质量,提高了工程可靠性和安全性。
如何合理利用采空区地块并保证建筑安全性已成为解决用地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复杂条件下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注浆充填新服务》就是针对矿山综合治理中遇到的复杂地质条件研发的一系列先进的探测、充填和评价技术,在深入探索采空区残余沉降的可控性以及地表建筑物稳定性方面,展现了其显著的优越性。
在经过几十年的重力作用后,采煤形成的沉陷区已下沉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当上部施加建筑荷载等其它外力作用,将会打破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导致采空区发生“活化”,进而诱发地表发生残余沉降。因此,在修建建筑物前,研究采空沉陷区的残余沉降与建筑荷载下的地基稳定性至关重要。
此项技术通过高精度地下空间探测技术、环保型充填材料的研发以及实时监控和评价系统的建立,显著提高了采空区探测的准确性、充填工艺的可行性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同时,该技术将有利于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目前,该技术已经在门头沟多个区域成功实施了采空区的探测和充填工作,节约成本约10%,节约工期约15%,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悉,京能地质围绕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业务领域,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重视技术研究与应用。下一步,京能地质将继续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理论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运用并重,聚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理论问题,提升创新水平,加快攻坚步伐,不断推动产业创新能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