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青龙湖镇北车营村安置房项目 ■通讯员 宋涛/摄
5月27日,房山区青龙湖镇北车营村安置房项目建设现场,十几台挖掘机分散在不同高度的作业面进行道路管网线槽的挖掘作业,在一台机械旁的安置房院墙边,两名工人正在对墙体进行最后几块砖的砌筑工作。
2023年,北京“23·7”特大暴雨造成房山区北车营村大面积受损,村民被紧急安置到其他区域生活,而对于北车营村村民的安置工作也同期启动。
作为该项目的施工单位,北京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从去年中秋节前便进入现场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时至今日,90栋安置房主体结构和外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目前,安置房区域的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停车位等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
大约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项目部高峰期动用了千余人进行施工,这种“高配”作业模式源于对村民安置的承诺。
整个安置房项目位于山坡上,这里原为2012年“7·21”特大暴雨灾害后的临时安置点。
经过对现场的踏勘,项目部配合属地将区域内的树木移植,对土地进行换填处理。“经过我们勘测,这里地下存在大量的杂填土,我们协调区内资源,从大石河调配了5万立方米的河道碎石,这些碎石都是去年暴雨灾害后冲入河道的,我们通过二次利用,让这些拥堵河道的石块成为安置房新居的地下基础。”项目负责人说。
除了直接取用石料作为地基,项目部还使用了房山区内的再生透水砖,作为整个安置房区域的道路硬化材料,总计近5000平方米的再生砖展现了项目对绿色环保施工的生动实践。
走在整个安置房区域内,农村住宅特有的二层结构安置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项目负责人介绍:“我们制作了多款样板便于村民们挑选,最终呈现的效果一定是经过村民认可的。”
为了在有限的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项目部在施工组织上也进行了优化。对于这种二层民宅,常规的汽车吊在这里被改成了5台塔吊对区域的全覆盖吊装作业,同时每天项目部召开例会对第二天的施工作业任务和交叉区域的先后顺序进行安排。“为了让居民早日住进新居,我们采取24小时歇人不歇机械的做法推进施工,保证除了材料凝固等固定的技术间歇外,所有作业面全部按照要求开展施工。”项目负责人说。
而从项目沙盘上可以看出,未来这里除了错落有致的民宅外,配建的停车位也能确保一户一个;每户配备的空气源热泵;同时所有安置房都是以精装修交房,村民们直接购买家具电器便可拎包入住。
目前,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安置房区域本月底也将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