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北控水务四川绵阳塔子坝污水处理厂的李师傅,结束了一天的辛勤工作,换下工作服准备回家。最近,依靠着智能化的预警告警系统,他不再需要坚守夜班,也不用为设备的运行状况而担忧,可以安心回家享受宁静而舒适的夜晚。这是北控水务的一个标准化“黑灯工厂”,也是一场正在进行的水务行业变革实践。

        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与广阔应用前景。作为工业4.0的杰出代表,“黑灯工厂”以其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方式,极大地提升生产过程的可控性与稳定性,进而实现高效、高质且低成本的生产目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北控水务积极寻求水务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之路,努力拓展传统污水处理运营的智慧边界,致力让污水处理厂也能迈入“黑灯工厂”的先进行列。

         自控+智能控制转变运营模式

        在塔子坝水厂里,虽然看上去一片漆黑,但厂里的设备依旧有序运转,流入水厂的生活污水并没有停下奔涌的脚步,依次经过粗细格栅、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最终变成汩汩清流,一部分汇入涪江,一部分作为补充用水回用到城市洒扫、绿地灌溉和控灰降尘等环节。

        为了达到“黑灯工厂”的目标,塔子坝水厂不断夯实基础自控和运维保障能力。手动调控工作被自控替代,人工运行巡视逐步取消,原有的运行工通过技能知识培训逐步转变为专业复合型的运维工,不断提升设备维护保养、故障排除专业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强化了设备的计划性保养和预防性维护,减少夜班紧急维修频率,最终通过自控升级、人员转型带动水厂提效变革。

        在自控夯实的基础上,塔子坝水厂借助基于模型的智能控制和辅助分析决策系统,实现水厂运行的系统化和智能化。根据长期运维经验,塔子坝水厂建立了分级预警告警体系,并匹配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辅助分析决策系统与北控水务研发的污水运营管理系统SED相关联,出现告警后,SED自动派发工单,系统可自动拨打电话精准通知应急小组成员,及时解决异常情况。

        “塔子坝水厂在智能化升级后,夜间应急次数从高峰时的每月23个降低到1至2个,设备类、水质类报警频次不断下降,基本实现了‘黑灯工厂’的目标。”北控水务绵阳区域公司负责人说。

         打造智慧管理新型水厂

        大岭山项目是北控水务“黑灯工厂”的又一个标杆。与塔子坝水厂一样,借助辅助分析决策系统与SED系统,现在已无需工人时刻固守在厂区一线盯质量、催维保、巡安全,现代传感、机器视觉识别和物联网技术已渗透到水厂生产运行的每个环节,设备振动、跑冒滴漏、高低压电表读数、二沉池泥位等实时监测数据,通过无线射频和网络上传至集控中心云平台,弥补了传统PLC、视频和安防监控系统的不足,为打造污水处理智能化的“黑灯工厂”提供了保障。

        同时,项目通过数字化管理工具和由专线链接的工控系统汇集片区动态信息,实现了高标准运维、高效率统筹、远程监控报警和大数据分析调控,并辐射管理周边的常平、横沥两座污水处理厂,在提质增效的同时,确保污水厂安全生产与稳定达标。

         构建区域集约化管理模式

        不只是塔子坝和大岭山,北控水务在山东胶州市、辽宁锦州市等多个区域、多个组团水厂通过智能化系统和智慧化管理,向着“黑灯工厂”的目标不断努力。同时,以存量运营提效为目标,北控水务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水厂管理模式变革,正在由“单厂管理”模式向“区域集约化管理”模式转变。

        北控水务的“区域集约化管理”,即在区域公司范围内,采用1+N的管理方式(“1”指区域公司,“N”指区域内各项目),对工艺运行、设备自控、化验、经营、人力、财务和行政等方面进行资源统一调配和人才共享,通过管理模式变革和数字化工具加持,实现区域运营效益和效率的提升。

        “我们的目标不止于‘黑灯工厂’,而是希望以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研究,构建水务行业的‘云-链-端’产业互联平台,集约化是‘云-链-端’模式的重要实践。未来,希望北控水务能够带动行业进一步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水务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北控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