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8时,2024北京银行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鸣枪起跑 ■记者 周宇杰/摄
2024年4月21日8时,2024北京银行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在通州区司空分署街正式开赛。伴随着发令枪响,1.3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马拉松爱好者如同离弦之箭飞驰而出,瞬间点燃了整个赛场的热情。
万余名选手 开跑北京城市副中心
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赛事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蓬勃发展相伴相随,已成为首都又一传统体育赛事和国内知名体育赛事IP,在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成为展示通州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窗口。就在本届赛事举办前夕,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还荣获了“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赛事典型案例——城市形象媒体传播赛事”的荣誉。
2024北京银行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是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1类赛事,也是北京市今年举办的首场全程马拉松赛事。比赛由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体育局、北京北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奥集团”)承办,北京银行对赛事进行了独家冠名赞助。
本届马拉松赛事规模盛大,共有来自中国、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美国、德国、日本、芬兰、泰国、委内瑞拉、新加坡、意大利、英国、越南等13个国家以及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的1.3万名选手参赛。众多跑友共襄盛会,充分展现了马拉松运动的国际魅力与凝聚力。
经过紧张激烈的比拼,肯尼亚选手Kiprop Philip Calvin以2小时15分30秒的破赛事纪录的成绩夺得马拉松男子组冠军,中国选手金玲玲以2小时50分03秒的成绩夺得马拉松女子组桂冠。当冲线时刻来临,现场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为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喝彩。选手杜玉春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参加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本次比赛的赛道设计非常具有特色,赛道穿越了许多城市副中心地标,让我有机会亲身感受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作为曾经漕运兴旺、商贾云集的运河之城,北京城市副中心经过数年持续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新阶段,绿色发展、产业聚能、区域协同取得新进展,正在华丽转身成为一座魅力四射的未来之城,向着打造国际商务服务新中心、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增长的目标迈进。
赛道设计 展现城市副中心发展
本届赛事在赛道设计上颇具匠心。赛道以大运河文化带为核心,起点位于首都中轴线以东首个国家5A级景区——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北区核心景点燃灯塔前,途经运河商务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南区)、市级行政办公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名片”三大文化设施——“文化粮仓”北京艺术中心、“森林书苑”北京城市图书馆、“运河之舟”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城市地标,充分展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发展建设成果。
此外,2024北京银行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是一场全民参与的体育盛会。为了让更多人参与马拉松这项运动,本届赛事除了全程马拉松外,还推出了迷你欢乐跑这个全新的竞赛项目,吸引了更多人群加入到路跑这项全民健身运动中来。
暖心服务 保障赛事品质
为了保障赛事的顺利进行,确保每一位参赛选手和观赛群众的健康与安全,赛事承办方通州区体育局、北奥集团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根据赛事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了志愿者服务、医疗保障、安全保卫及后勤保障等多项工作,共同构建了坚实的赛事安全防线。在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战略的同时,也为高水平选手们打造了一个专业、安全的竞技舞台。
本届比赛由中国田径协会指派赛事监督、技术代表、检查等5名国派裁判,北京市田径协会指派220余位裁判员进行了赛事执裁服务。组委会还招募了2800余名志愿者、2800名安保人员参与赛事组织服务保障,他们在各自岗位上默默付出,为赛事的成功举办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比赛期间,组委会在现场共设立18个医疗救助站、36辆120急救车和90台AED设备,开通潞河医院、通州友谊医院、通州东直门中医院等3家医院绿色救援通道,为参赛选手的安全保驾护航。此外,赛道全程共设有17个官方补给站,为参赛者提供饮水、饮料、能量胶、盐丸、香蕉等补给物资,最大限度满足参赛者的能量补充需求。
□相关新闻:政银企携手打造高品质赛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