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六环改造工程3标段项目施工现场                                  ■记者 董一鸣/摄

        608米的距离,对于常年从事道路施工的北京城建集团土木工程总承包部东六环改造工程3标段项目副经理葛书健而言,绝对不是职业生涯干过的最长的工程,却是最有特点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是北京市首个地下互通立交,而这个地下立交的一部分就由我们3标负责施工。”葛书健说。

        整个标段东侧毗邻东六环导改路,西侧为玉带河,南侧贴近京津公路,北侧与盾构区间衔接,可以说场地十分局促,虽然施工区域的长度只有608米,但是宽度却包含了从45米到140米的多种变化。“针对场地局促和线路尺寸变化大的特点及周边环境因素等影响,我们放弃了汽车吊作业,选用了5台塔吊和1台龙门吊布置在相应区域,实现了对全线作业面的覆盖。”葛书健说。

        整个项目为地下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墙体厚度达到1米,而底板厚度更是达到1.4米,局部顶板厚度可达1.8米,建成后将把原来双向4车道的六环路通行能力提升至6车道,而结构尺寸如此厚实就是为了提高地下结构强度,让车辆通行更加稳定安全。

        对于为何608米会出现多变的宽度,葛书健表示,由于地下互通立交的原因,在标段南侧要设置与六环路连通的匝道,两侧需要外扩并修建收费站,造成全线最宽处达到140米,匝道的功能主要是连接京津公路,还有六环西侧路。未来,车辆可从该区域通过地下互通立交实现从地下驶出地面或从地面驶入地下。

        目前,施工作业面采取从南北两侧向中间汇合的施工工序。来到南侧施工区域,可以看到百余米的作业现场分别呈现出底板钢筋绑扎、侧墙作业、顶板施工的流水工序,葛书健说:“我们通过合理安排工序,形成最佳的流水段施工,将效率达到最高。”

        而550人的施工队伍也并非高峰数量,预计今年最多将有800多人同时作业。如今,工程逐渐稳步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对葛书健来说今年1月份的寒潮天气考验着团队的韧劲,为了保证结构施工区域温差不超过20摄氏度,项目团队采购了大量热风炮对结构物进行升温,同时,在结构物中埋设了许多测温监控器,以每4个小时间隔进行测温,并将数据汇总分析,消除冬季施工的不利影响,在最寒冷时段做到了施工不停、质量不降。

        此外,项目部还应用了全新的喷涂防水材料,这种材料是一种液体橡胶沥青颗粒,采取喷涂作业的方式,解决了粘接防水存在接缝渗漏的隐患,同时,喷涂更加均匀,整体结构的防水效果更好。除了防水材料创新外,项目还在隧道内贴了一圈新式防火板,相当于在地下隧道内部贴上一层防火膜,确保施工和后期使用安全。在基坑监控中,技术人员还使用了基坑自动监测装置,以每小时为单位传输数据情况,方便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基坑变形情况,实现安全预警功能。

        根据施工安排,今年一季度项目部顺利完成了计划任务,达到了年初确定的产值任务目标。而608米的隧道主体结构也将于上半年全部完成,下半年进行土方回填和装饰装修,以及匝道收费站的建设工作,确保项目按时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