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仿制帆船 ■记者 周宇杰/摄
2023年,北京在文博领域收获颇丰。记者了解到,北京新增11家备案博物馆,27家“类博物馆”挂牌开放,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新宫遗址、金中都遗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发布……2024年,“博物馆之城”建设脚步不停,一批新馆开工建设,越来越多的“小而精”博物馆将与大众见面。
2023年,北京市备案博物馆总数达到226家。围绕传统节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全市博物馆累计推出约700场展览活动,全年超过8000万人次走入博物馆。
2024年是“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关键一年。《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4年—2035年)》即将正式发布,一批新馆开工建设,如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将完成地下主体结构施工,西山永定河博物馆将立项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此外,一批新馆将亮相,比如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据了解,北京还将扩大备案博物馆和“类博物馆”规模,推动新增15家以上备案博物馆,培育并挂牌26家“类博物馆”。
2024年,在遗址考古发掘保护方面,琉璃河遗址无疑是“重头戏”。琉璃河遗址主要有宫殿区、壕沟、贵族墓葬3个发掘重点。记者了解到,目前宫殿区的大体方位已经确定。古代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的说法,按照古代城池的营建方式,壕沟的位置也基本确定。此外,墓葬区往往是出文物重器的地方,在发掘过程中也让人备受期待。
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考古过程中,团队不仅注重多学科合作,运用各种新技术,还非常注重和国际专家合作,规划建设国际考古工作站。此外,团队也注重和公众互动。考古工作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需要社会公众的支持和理解,2023年举办的“公众考古季”活动过程中,公众也为考古工作提供了一些新的灵感。未来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不仅会确保遗址的安全,还会注重研究历史植被,通过植被再现当年的历史信息。
据悉,2024年,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预计完成一期建设,先打造入口区,包括游客停车区、服务设施、一些展览展示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