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建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吴晨近日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部分界别联组会上介绍,在人居科学框架下,借助大模型创新城市治理决策支持体系是未来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
吴晨建议加快构建人居科学体系下的大模型应用发展生态,基于数据、算力、算法模型三要素形成城市治理新生态,为城市注入新活力。吴晨表示,以目前欧洲规模最大的基建项目伦敦伊丽莎白线为例,其数学模型的精准模拟与预测在规划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目投入使用后使伦敦中心的交通运力提升了10%。在北京,基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空间格局,提出打造“京西首钢园科技中心区”,补全长安街西轴线,带动京西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吴晨建议,未来深度结合北京市发展需求,探索面向复杂城市治理的专用大模型,率先建设多元前沿的人居科学领域创新人才高地。人居科学强调多学科的前沿、交叉融合,吴晨建议,应打通科研与教学,实现一体化推进,为抢占人居科学制高点提供坚实的后备人才支撑;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功能性层面上的技术迭代与良性竞争,推动实现城市治理决策支持体系由可视化工具到系统性平台的全面跃升,力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吴晨建议,积极推动城市治理理念、技术和制度的协同创新。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不仅依靠技术革新,还依赖于规划决策理念、手段、流程、制度的优化。吴晨表示,研究表明受碳排放影响,全球气温在未来20年内将至少上升1.5摄氏度,极端气候将更加频繁,加之经济社会环境复杂多变,需不断提高弹性城市治理水平,既做到韧性城市严谨有效的控制,又具备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因此,吴晨建议,应积极推动城市治理理念、技术和制度的协同创新,完善顶层设计,探索形成专用大模型治理的有效范式,促进技术体系与治理体系的共同进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