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以“提升流域韧性、建设幸福河湖”为主题的第三届永定河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由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主办,旨在加快推进永定河流域治理管理现代化。

        本届论坛上,在水利部长江委、黄河委、淮河委、海河委、珠江委、松辽委、太湖局七大流域管理机构共同见证下,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十堰“五河”、山西汾河、青岛大沽河、广州流溪河、佳木斯松花江、莆田木兰溪等流域相关管理部门,围绕凝聚发展共识,加强资源共享,推动产业共链,促进文化共融,共同发起“流域协同发展行动”。

        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国升表示,新一轮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以来,河流生态廊道加快建设,流域绿色基底不断筑牢,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流域治理管理现代化稳步推进,永定河实现生命复苏和历史性重塑,成功经受了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检验。

        国家开发银行能源水利业务部资深专家许龙章表示,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部省协调领导小组成员中唯一的金融机构,将继续加大对永定河综合治理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成云倡议各方要聚力政企合作,聚力创新突破,聚力协同治理,加强技术、管理、商业模式创新,复制推广永定河模式,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流域治理机制,加快提升流域治理管理效能。

        在本届论坛主旨演讲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流域治理、数字孪生永定河等话题,共同探讨如何建设韧性流域,打造幸福河湖。在深入分析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基础上,水利部原总规划师张志彤建议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科学确定防洪标准,加快推进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及早建设永定河山峡防洪水库,加强重点河段河道治理和堤防建设,加强永定河泛区建设管理,加强山洪灾害防治,提高流域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提高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防洪标准,及时修编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确保流域防洪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表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保护生态系统、改善自然环境的需要,要以流域为单元,加强综合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资产风险防控,确保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行稳致远。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户作亮系统介绍了数字孪生永定河建设及其对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接下来将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完善数据底板、防洪模型,强化防洪“四预”功能,由“治水”变“智水”,为永定河流域治理管理现代化赋能。

        孙国升在主旨演讲中介绍,多年来,永定河综合治理使流域水网越织越牢,防洪体系逐步完善,协同防御能力不断提升。865公里河道全线流动扩大了行洪断面,打通了干流120余处断点堵点;以大型水库为骨干,河道堤防为基础,蓄滞洪区为依托,实现重要水库清淤除险加固,调度能力提升,其中新建加固堤防369公里,实现干流堤防99.7%达标;廊道建设与防灾、减灾、救灾配套设施建设双管齐下,累计建设巡河道路477公里、跨河桥100余座,发挥了防灾、减灾、救灾关键作用,保障了经济社会正常运转。

        本届论坛还举办了涉及“两山”理念引领流域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与促进绿色发展、江河湖库疏浚土资源化利用、流域系统治理的探索和工程实践、数字孪生·流域“智”理5个主题的分论坛,并开设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果展,从聚力永定、安澜永定、文化永定、幸福永定等方面全方位展示永定河综合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