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近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预计年底,四大类型展览将陆续登陆这座特大型综合类博物馆。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造型特点与大运河“一脉相承”,有曾经行驶在运河上的大船身影,也有“扬帆”起航的剪影。观众们透过玻璃幕墙可以清晰地看到博物馆内部。博物馆建筑结构设计独具巧思。为了保护文物的绝对安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结构按照罕遇地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采用先进的隔震技术,对242根结构柱都加装了隔震支座,最大程度保证了建筑主体结构、室内重要设施和文物的安全。
目前,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展陈方案设计已基本完成,由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开放展示、临时展览四大类型展览构成,展出文物约6000件(套),届时日接待量可达6000人次,进一步满足市民文化休闲需求。首博办公室主任兼东馆筹备处主任张宇介绍,大运河博物馆展陈空间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其中,基本陈列立足大运河与北京城的密切关系,展示北京的山川形胜、人居历史、城市变迁与发展沿革。专题展览分为若干系列,每个系列围绕专题常换常新,立体、多维呈现北京的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回应城市副中心的定位与规划目标,弘扬北京城市文化的特质与传统。开放展示将观众能到达的开放区域打造为人文、休闲、科技等要素高度融合的体验式开放展示区,烘托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开放与创新活力,凸显现代化博物馆的人文视野与时尚品位。
除了一些来自首博本馆的展品,大运河博物馆已面向全球征集运河相关展品,并与国内文博单位商借相关藏品加以补充。在具体布局上,博物馆一层设置两个临时展厅和一个仓储式陈列展厅;二层为基本陈列“北京与大运河”,同时设有北运河画卷专题展厅,展出由北京画院艺术家创作的一幅关于北运河的长卷;三层设有专题展览,包括一个数字化展厅。按照计划,基本陈列、开放展示和部分专题展览将于年底亮相,其余展览将在2024年陆续推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