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速滑馆高标准保障2023-2024赛季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北京站) ■企业/供图
11月17日,2023-2024赛季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北京站)在国家速滑馆开赛,这也是北京冬奥会后“冰丝带”迎来的首场国际顶级赛事。本次比赛为期3天,作为本赛季世界杯的第二站,吸引了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赛。全世界顶尖的速滑高手们再次在“最快的冰”上展开激烈角逐。为确保本次比赛顺利进行,国家速滑馆对比赛冰面和场馆设施都进行了周密的筹备,以最高标准服务保障本次赛事。
原班人马再铺“最快的冰”
按照国际滑联要求,国家速滑馆在北京冬奥会后首次启动了冰面重制工作。本次冰面重制由冬奥会原班制冰团队完成,在国外制冰专家的指导下,“冰丝带”制冰团队完全沿用冬奥会制冰保障标准,沿用世界领先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通过预降温、恒温保持混凝土强度、降温至浇冰需求、浇底冰、喷冰漆、封冰、冰面划线、浇水覆冰等多道工序重制冰面,于11月10日完成场地制冰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制冰团队中由国家速滑馆派出的制冰师和制冰系统工程师,都是此前定向为“冰丝带”的冰场而培养。团队从北京冬奥会前测试活动开始,就全面参与了“冰丝带”历次制冰工作,在多次重要赛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助力“冰丝带”逐步实现制冰技术自主化。
顶级硬件设施为赛事保驾护航
11月13日起,各国参赛团队陆续来到国家速滑馆进行赛前训练,场馆启动赛时运行模式。为了满足参赛运动员训练和比赛需求,国家速滑馆提前对场地设施进行了“无死角”排查检修。场馆制冰团队在训练时段进行全时巡查、及时维护,保障队伍之间的冰时衔接顺畅有序,保证每个时段抵达场馆训练的运动员顺利用冰。设施保障团队对训练队伍所需场地器材和设备设施提前进行安装调试。从11月1日起至比赛结束,“冰丝带”场馆设施保障团队启动每日设备巡查,每日巡查2至3次,每日巡检设备600余台,进一步提升训练服务效能。
“冰丝带”智慧场馆管理系统在本次比赛期间得到了充分应用,让服务保障工作更智能化、更人性化。比赛期间,智慧场馆管理系统可灵敏感知整体建筑的内部环境,分区控制场馆观众席和FOP竞赛区域的温度,既能保证观众们在看台区舒适温暖的环境中欣赏冰上高手竞技,也能确保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满足运动员对冰面硬度的要求。
冬奥团队再战顶级赛事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速度滑冰的比赛场地,国家速滑馆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国际赛事保障团队。本次赛事中,场馆派出的服务保障团队都是经历过北京冬奥会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他们结合北京冬奥会的经验,编制了场馆“一图一表一册”,充分将冬奥会的保障经验运用到本次世界杯赛事的筹备中。团队提前绘制场馆运行设计图,明确不同客户群流线,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设施运行情况;编制每日场馆运行时间表,根据竞赛日程做好统筹安排,确保服务保障工作顺利推进;编制世界杯赛事场馆应急手册,各业务部门针对所涉及的业务梳理风险隐患,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保障竞赛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赛程,本次比赛将在“冰丝带”产生14枚金牌。届时,国家速滑馆团队将以奥运标准做好本次比赛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努力让“最快的冰”成就更多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光荣和梦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