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进行冰面基础施工                ■记者 董一鸣/摄

        8月19日上午10点,国家速滑馆室内施工现场,所有工人的上衣几乎都被汗水浸湿。站在内部弧形走廊里,左侧宛如冰丝带的玻璃幕墙向远处蜿蜒延伸,右侧七八部可升降台车上工人正进行石膏板、机电风管安装。根据计划,国家速滑馆10月底基本完工,随后进入制冰设施安装,到今年年底国家速滑馆将具备举办测试赛的条件。

        去年,国家速滑馆实现了封顶封围。“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机电安装、室外铺装、装修绝大部分工作,8月底公共部分装修即可完成,剩下的就是竞赛区的安装工作。”项目执行经理李少华说。

        李少华口中的竞赛区是国家速滑馆的核心比赛区域,其冰面下包含9个大的构造层,目前已经完成了7层构造层施工,正进行第8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现场正进行地面基层处理,诺大的场地已完成了超过75%的工作量,部分工人进行最后的地面铺设,而已经铺好基层混凝土地面上,几名工人正用刮板对地面进行找平。李少华表示,这是冰面下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冬奥会赛场上将铺设一层厚度达到170毫米厚的抗冻融混凝土层,混凝土中将埋设用来制冰的盘管,除混凝土外,还有制热、保温、防水、隔气等多道工序,如同一个超厚的三明治一般的基础来保证年底的制冰需要。

        而在竞赛区头顶,一张薄膜巨幕正缓缓拉开。项目工程部部长刘宇栋打开电脑,一份长长的表格中,一个名为低辐射镜面膜的乳白色膜产品将作为整个国家速滑馆吊顶。这种膜涂上了LOW—E的涂料,拥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其低辐射率低于0.3。“这一数值能够阻止室内温度升高,同时其镜面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反射地面光,让整个赛场的环境仿佛置身于天然的冰世界。”刘宇栋说。

        美轮美奂的冰世界环境却成了让李少华最头疼的事,吊顶和地面的冰面基础施工存在交叉作业,年内要达到测试赛条件,两项工作都不能停。“我们将场馆的膜‘一分为三’,先从最外圈的膜开始施工,逐步向中心施工,做到互不影响。”李少华说。

        核心区的膜结构呈长条状,每条4米幅宽,长度从几十米到160米不等,由于地面的混凝土施工导致膜安装无法搭设脚手架,要让这些条状软吊顶能一次吊装成功,技术人员采取在每条软吊顶两侧安装若干的拉拽点,再将每条软吊顶的两头各拴一个拉拽点,中间的拉拽点作为辅助,如同挂横幅一般从两头将软吊顶拉到空中再进行固定,这样不会影响到地面局部铺装作业,形成了互不干扰的施工模式,解决了地面和吊顶的交叉施工难题。

        目前,顶部软(膜)吊顶施工已经展开,预计所有工序10月底全部完成,届时制冰专业人员将开始对安装制冰系统并调试,预计年内国家速滑馆可开始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