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通铁路改造施工中                  ■记者 周宇杰/摄

        青山环抱,绿树成荫,怀柔山区的山岭之间,京通铁路由此穿过。8月3日8时到16日8时,14天的时间里,中铁六局集3000余人之力,完成京通铁路(北京段)电气化改造工程的T梁拆换、框构桥顶进封锁施工,施工区域达43公里。中铁六局京通项目部书记刘继德告诉记者,此次施工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14天,我们需要完成7座桥12孔24片T梁更换和13座框构顶进施工任务,相当于对桥梁进行一次次‘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为铁路提速保障

        16日8时左右,北宅框构桥顶进现场,距离地面近20米的铁路桥上,工人们仍在紧张忙碌着,随着北宅框构桥的顶进就位,14天的施工圆满落下帷幕。

        为何聚集3000余人在短短14天内进行如此难度大的施工?中铁六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长804公里的京通铁路原名沙(河)通(辽)铁路,1980年交付运营,至今已有40年历史。由于受当时的设计和建造技术所限,加上部分梁体老化,京通铁路上的列车目前只能以每小时70公里时速运行,已不能满足北京市郊铁路高速运行要求。

        如果京通铁路要进行提速,那么改造势在必行。2019年,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和北京市对京通铁路(北京段)实施电气化改造,并整治线路病害,计划把列车运行时速从目前的每小时70公里提速到每小时100公里,内燃机车将更换为电力机车。改造工程起点为昌平站,终点为古北口站,线路总长128公里,包括高各庄至范各庄14.4公里怀联线,涉及16座车站信号微机联锁改造。该工程于2019年3月开工,计划于2020年9月30日完工。

        20余个单位联合作业

        “在运营线上更换混凝土T梁和顶推框构桥,其施工规模之大、难度之高,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范围内罕见。”刘继德说。京通铁路(北京段)电气化改造的关键性控制工程,43公里施工区域全部位于怀柔区崇山峻岭之间。记者在蔡家坟中桥施工现场看到,铁路桥周边均为树木和山岭,地质地貌十分复杂,作业场地狭窄。“不仅如此,与各单位的配合也是施工中的难点之一。”据了解,此次施工工程量集中,涉及工务段、车务段、供电段等20余家配合单位。

        此外,施工尤其换梁过程中需要架桥机、运梁车、龙门架等多种大型机械设备在铁路线上密切配合、多次往返,施工步骤环环相扣,安全风险之高业内罕见。除进行换梁和框构桥顶推,项目部还将对相关基础设施一并改造,包括整治3座隧道病害、在昌平北站加铺1组线路、更换835根轨枕等。

        7月30日至8月1日,中铁六局太原铁建公司先后组织了两次铁路二级天窗点封闭施工,进行换梁各工序环节演练。施工人员还提前对既有线换梁的架桥机进行了抗倾覆计算,对架桥机机臂、行车扁担吊耳全部进行无损探伤,提高架桥机的稳定性。

        中铁六局对封锁施工全程采用信息化调度,建立了信息化指挥中心,在沙峪口前线指挥部和雁栖湖会议中心分别设立信息化指挥中心,24小时全程监控各工点情况。项目部大力开展管理创新和科技攻关,形成了工序模拟演练、方案动画演示和全过程监控、工序写实对比优化等管理创新成果。采用了支座下垫钢板安装新工艺、桥梁单端一次补砟小车新工装、梁侧临时防护等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了施工管理组织水平和工效,保障了安全质量。

        3000余人施工“连轴转”

        为对京通铁路实施精准的“外科手术”,共有3000多人参与会战。“时间太紧,任务也重,所以参与施工的3000余名工人基本上都是连轴转。”刘继德说。蔡家坟中桥已经结束施工,可是在桥底,记者仍然看到许多遗留下来的被褥,这是之前14天施工中,奋斗在施工一线夜以继日的工人们留下的辛勤见证。

        8月3日到16日,3000余名施工人员顶着炎炎烈日在毫无遮挡的高温酷暑下为铁路做“外科手术”。“为了给大家防暑降温,项目部特别为施工人员准备了藿香正气水和各类饮料。”这些夏日清凉直接送到工人们所在的施工场地,让他们第一时间享受到这份“贴心礼物”。

        据了解,京通铁路(北京段)电气化改造工程竣工后,将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服务该线路的内燃机车也将更换为电力牵引机车,大大提高该线路的环保系数和客货运载能力,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拉动怀柔、密云北部山区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