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里棚改B地块住宅楼全面冲出地面 ■记者 刘偶/摄
“目前,我们所有住宅楼已全部出正负零。”中建二局三公司光源里棚户区改造项目经理赵世琳表示。近日,备受市民关注的西城区重要惠民工程——光源里棚户区改造项目,取得新进展。
光源里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北至白纸坊东街,南至里仁街,东至半步桥胡同,西至右安门内大街,身处南二环,是二环内老城区重点棚改项目之一。该项目共分9个建设地块,其中,包含7个居住用地B、C1、C2、C3、C4、E、F,一个教育用地A,一个消防用地D,总体规划建筑规模约57.45万平方米。据施工方中建二局三公司介绍,本次由其负责承建的为A、B地块,共包含20号、21号、22号、23号4栋住宅楼和整体地下车库和A地块24号幼儿园,住宅最高为地上18层,车库为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达10.3万平方米。“未来,我们4栋住宅建成后,可为居民提供840多套住房。”赵世琳介绍说。
走进施工现场,西侧基坑距离旁边育人里小区住宅楼仅不足30米,南侧基坑距离小区也不足50米,建设环境异常复杂。“这个项目最大难点就是施工扰民问题,如何与居民和谐共处,既保障施工进度,同时,降低扰民问题,是我们在进场首先考虑的问题。”项目党支部书记邹继楠说。据了解,项目部在进场前,就主动与周边社区、街道进行对接,组建临时共建党支部,召开减少施工扰民专项分析会,从施工组织、工艺、流程等噪音源头进行优化,共同解决居民诉求。同时,因光源里项目地处二环核心区的地理特点,为加强扬尘治理精细化管理,施工现场采用了立体式防尘降噪措施,从地面的环保覆盖到空间的防尘天幕,再到墙面的隔声屏障设施形成五位一体环绕式环保措施,在保证了工期和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了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目前,项目已通过北京市扬尘治理“绿牌”工地认证。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的围墙全部增设6米高的隔音降噪屏障,整体屏障长达590米,可有效降低现场噪声30%以上。项目总工季鹏表示,相比传统隔音屏障这次特别进行了优化升级。过去声屏障都是采用直上直下设计,但由于旁边居民楼要比声屏障高,因此,他们特别在屏障上方增设了近半米的下折檐,尽全力将噪音封控在现场之内。
作为棚改项目,项目的施工质量,是棚改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本次建设过程中,中建二局三公司主动采取高标准施工建造,从最基本的支撑体系就开始进行施工质量全面提升工作。季鹏说,他们在进场前,就力争将光源里项目打造成精品样板工程,因此,项目部从最基本的支撑体系,就采用当前较先进的盘扣支撑架以及双槽钢托梁支撑体系,从而有效确保施工精度,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同时,混凝土模板材质对最终墙体垂直度、平整度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这次将传统木模板升级为铝模板,大幅提升了墙体施工质量。
据了解,光源里棚户区改造项目作为回迁安置用房,从施工图和户型图上看到,整个B地块4栋楼全部采用板楼设计,户型从60平方米的两居室到128平方米的四居室,共有26种不同户型可供选择。此外,所有住宅从B2到B4均为地下停车场,可确保每户居民均能分到一个车位。同时,光源里棚户区改造项目作为精装交付,装修标准向优质商品房看齐,让回迁居民有更好的居住体验。“目前,为了让居民能有效监督施工质量、了解施工进度,我们项目工地还搭建了 5G智慧工地系统。回迁安置居民可以通过不定期的线上直播、全景VR 看到项目施工进程,了解项目实施进展。”邹继楠介绍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