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马河地下通道内,游客拍摄国际风情水岸布局图 ■记者 张军/摄
东三环亮马桥南侧,一座新建的地下通道沿着亮马河自西向东贯穿三环路,前不久,这条隧道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标志着亮马河滨水慢行路最后一个断点被打通,从东直门至红领巾湖18公里高品质滨水绿道全线连通,实现亮马河“一河二湖”(“一河”即亮马河,“二湖”指朝阳湖和红领巾湖)滨水绿道“横向串联,纵向通达”。
该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亮马河桥区下方,全长约172米,包含两侧的隧道和位于三环主路下的景观空间,以及地上休闲露台。项目完工后将进一步统筹亮马河沿线整体景观,实现三环路桥下滨水绿道的贯通,打通整个亮马河沿线的慢行绿道。
北京建工五建集团亮马河三环路桥下滨水绿道贯通工程项目经理刘安全说:“原来市民要往来三环路东西两侧,需要绕行南侧或北侧的红绿灯,通行时间大约10分钟。该项目投用后,只需要2分钟左右便可穿行东西,同时地下通行比地面可以更好地保障市民安全。项目在通道两端还设置了残疾车升降装置,便于行动不便的人群便捷穿行通道。”
172米的距离虽然不长,但是从三环路下穿过,通道紧邻亮马河河道等难题都让这个工程有了不小的难度。
首个难题便是管线,由于该项目地下存在中水、电力、燃气等管线,要在10米左右宽的隧道区域进行管线改移,项目部面临着诸多困难。最终,项目团队考虑工期和改移难题,将结构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实现了管线能避就避,对于无法躲避的部分,将那部分的底板基础改为更为灵活布置的桩基础,确保管线不动工程不停,这个调整为工程减少了至少4个月的工期。
由于通道紧贴亮马河,施工人员采取“围堰+导流管”的组合,让亮马河不断流的同时保证河岸一侧的结构施工空间,此外为了确保结构与河道的共生,项目不仅在主体结构外侧增加了一层防水层,还在防水层外加了一道墙体,形成了如同三明治的挤压效果,为通道的防水打下“双保险”。
而最让施工团队头疼的还有通道下穿三环辅路上盖桥体,北京建工五集团市政分公司副经理崔金喜介绍说:“上面的辅路桥不能扰动,下面还要挖土,同时项目所在地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设备,这样一来通道顶板部分安装空间只有50厘米,施工中工人每次作业都要爬进里面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支护,十分不易。”
虽然是一条供行人通行的地下通道,但是整体隧道的设计依然有颇多亮点。刘安全介绍,首先项目在通道两端的顶部设置了水波纹钢板,配合灯光形成水波荡漾之感;在三环路高架桥下的空间增设一道楼梯,并在上面设置了观景露台和采光顶,增加地下通道的立体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自然采光,露台上还设置了桌椅供游人在水岸旁休憩;隧道内的灯箱设计上,由于传统灯箱都是凸出墙体,为了保证隧道整体的效果,技术人员设计了一种特制合页和结构,将灯箱嵌入墙体的同时,特制合页的安装也让后期灯箱更换内容更加方便。
该项目建成后的风格延续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的现代感、时尚感、科技感,利用灯光投影等技术,丰富廊道互动体验感,营造出璀璨的夜景。市民可通过点亮滨水绿道内景观地图互动打卡,也可以通过地图了解亮马河24桥的故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