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人员进行焊接作业          ■通讯员 马振涛/摄

        8月2日,北京气温34摄氏度,体感闷热。城市里的公交车依然行驶在路上,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出行服务。在这背后,公交保修人员却要忍受高温,保障车辆“健康运行”。8月2日中午,记者走进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车身保修厂,近距离感受高温下维修工的日常工作。

        “蒸笼”里检修

        在一车间装配一组,虽有数台大功率风扇不停运转,仍让人感到热浪滚滚。在地沟里,装配一组班组长孙伟身上的工装已湿透,排放机油时喷出的白色热烟和迸溅的油点,也不时向他袭来。忙了一阵子,豆大的汗珠从闷得发红脸上“叭嗒、叭嗒”往下掉,孙伟用手背抹了抹脸颊上的汗珠。“这辆车今天做二级保养,需要更换机油。库外还有一部自动变速箱故障车需要维修,由于运营车队用车紧张,今天必须在下班前彻底修复,维修进度必须加速。”孙伟说,为了尽量节约时间,制动器拆检、发动机检测、水箱冷却系解体冲洗等作业都在穿插进行。

        地沟上面,三名保修工人正进行工位检修。发动机后舱空间相对狭窄,不能转身,只能半蹲半跪。发动机散发的热气,车底的热浪,双重夹击如同置身烤箱。“发动机工作温度在60℃左右,外壳的温度超过100℃,排气管的温度更高,皮肤只要接触马上烫伤。”保修工孙植杨说,其他季节他们只戴一副手套,夏天必须戴两副手套,以免烫伤手。20多分钟后,孙植杨更换完发动机水管,从后舱钻出时衣服像水洗过一样。

        “全副武装”焊接

        左手持面罩,右手拿焊枪,焊枪轻轻一点,“呲”地一声,飞溅起一片焊花。钣金车间里,维修工李磐一番操作下,一辆公交车的一破损处慢慢被“缝合”,焊缝均匀而平整。厚厚的防烫工作服,长袖防高温大手套,防尘护目面罩,再加上一双厚重的劳保鞋,“在40多度的高温下还要‘全副武装’,这是工作需要,”李磐说,“焊枪与钢铁接触后的焊花和掉落的铁渣温度很高,穿厚一点可以防止烫伤。这辆车后轮挡泥板有破损,灰尘、泥土都可能由此进入发动机舱,影响车辆正常运行,得尽快修复。”

        李磐说,他们主要承担整车修理、事故车辆维修等工作,要保证这些车辆及时修复,有时一个焊接姿势要持续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留些汗不算什么”

        漆工组进行的是整个车身维修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在漆工组,要戴上防护面具进行作业,戴上面具顿时感觉闷热难当,呼吸困难。漆工桑国彦身穿工作服,衣领高立,面具里还要加戴一个棉质口罩,他戴着手套握着电动打磨机专心致志打磨车尾创伤处硬化了的腻子。

        漆工补漆需要经过铲车皮、除锈、打腻子、打磨腻子、喷漆等17道工序才可完成,一辆公交车补漆至少需要5个小时,平均每人每天需要为2台公交车补漆,漆工师傅们说,自己每天流了多少汗,自己也记不得清楚,反正衣服几乎没有干过。

        “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窗口,我们是车辆的‘美容师’,能用自己的双手让每一部公交车健康运行,且扮靓城市,我们觉得很自豪,留些汗不算什么。”公交维修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