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公交保修场站投入使用                                             ■企业/供图

        日前,北京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广安门场站正式调整至王佐镇南宫迎宾路,顺利完成生产布局调整工作,至此,王佐公交保养场站正式投入使用。

        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南宫地区的公交车辆保养维护基地,深灰色的厂房外墙,有一种厚重凝实的质感。通过厂房顶部透明“全景天窗”投射下的阳光,映着雪白簇新的墙面,明亮而不耀眼。维护中的公交车辆整齐地排列在车间里,保修职工们忙忙碌碌地工作着,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这座现代化的公交车辆保养维护基地已成为北京目前最大的公交车“三甲医院”。

        王佐场站在搬迁和正式投入使用过程中,保修分公司强化与集团公司专业部室、场站建设单位、工程设计单位的沟通协调,根据保修核心业务未来发展需要,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细化生产技术、行政后勤、安全维稳、资产管理、宣传文档等方面重点任务24项,由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带队多次听取广安门场站生产任务倒改工作落实情况和王佐场站筹备工作相关方案的汇报,组织落实各项筹备工作。

        在车安管控方面,保修分公司根据王佐作业条件,提前完成平地化保养作业模式全流程测试工作,确定了相关生产工序和全业务运转流程;综合考虑城市西南部保修资源整体布局和运营分布情况,梳理调整生产任务及车辆保养计划;加强车辆保养过程监控及竣工验收质量控制,做好抢修救援车辆屯集点位调整和材料物资供应保障工作。在安全方面,细化搬迁过程、作业现场及场站车辆安全管控措施,做好王佐场站工装机具设备的安装调试,全面排查倒改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对场站安全设施、安全保障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完善。

        公交车作为地面交通的主力,车辆的硬件安全是市民出行的重要保障。保养车间作为公交车的“医院”,对提升车辆质量、优化乘车体验、保障安全出行、建设宜居城市起着重要作用。王佐场站保修车间共有南北两个保养库,其中,北保养库共有车辆保养通道6条、南保养库共有车辆保养通道5条,合计11条,每条通道长约53米;北保养库北侧一条通道作为除尘间使用,南保养库南侧一条通道作为车辆检测线使用。该车间前期调整车辆为800余部,后续将统筹考虑合理调整变更其他站点车辆承修关系,以提升厂整体工作效率。随着王佐公交保养场的启用,抛动式超声波清洗机、无线联动举升机、智能系统检测仪等200余台全新生产维修设备“上岗”,有力推动了公交车辆维保水平的提升,将为运营一线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维保服务。

        王佐场站结合新型技术及应用,在符合北京公交集团数据统一入湖标准的前提下,进行了相应的网络、视频监控、会议、机房等系统建设工作,最终建成了集日常业务监测、会议办公、综合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化、数字化保养示范车间。整体建设内容包括综合网络通信系统建设、业务配套系统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门禁系统建设、场站出入口识别系统建设、会议系统建设、机房设备建设、机房工程建设、综合布线系统建设、综合布线配套管路、应用软件的适配性开发和数据对接等。在车辆技术保修综合管理平台上,通过增加自动化感知等设备,在车辆维保全流程数字化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进行业务室各项服务设施的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车辆交接环节服务能力,使客运单位车辆交接人员体验到车辆维保环节服务和技术提升带来的便捷性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王佐场站在数字化保养示范车间建设方面,不仅可以将集团公司提出的全流程打通、实现“一车一时一状态”的全过程管理工作要求在车辆保养业务的各个环节上进一步细化落实,也将为北京公交集团整体实施车辆维保系统数字化转型进行探索和积累经验。

        王佐场站对于涉及安全、环保的设备设施,在满足法规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适度超前设计。各类生产生活设备设施须从最大化节能降耗角度设计投入。

        为适应车辆能源结构变化,提升保修基础设施的先进性,保修分公司加大投入,通过将“移动机器人”技术引入除尘车间,实现了除尘操作的无人化,避免了对职工的粉尘危害,有效地解决了扬尘问题,提升了车辆清洁质量。结合王佐场站的场地条件及除尘工作对于效率的要求。该设备可实现多工位多车型的自动化除尘作业,共建设了3个串联排布的除尘工位,可同时满足3辆公交车的除尘作业需求,出口设置车体清扫功能,通过出口前设置清扫滚筒及集尘口,对驶出车辆两侧车体进行浮尘清扫收集,同时具备视频监控和智能控制功能,可实现车位工位调度管理、工位车辆停车管理、工位除尘控制及除尘操作数据统计与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