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铰接轻轨车首次亮相北京 ■记者 周宇杰/摄
3月的首钢园满溢着绿色的气息。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以“绿色城轨: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新使命”为主题,“中国城轨交通业主领导人峰会2023北京年会”3月24日在北京首钢园召开,来自全国52家城轨交通业主单位,聚焦绿智融合,展开深入互动和交流。会场之外,京投公司联合北京地铁公司,及10余家轨道交通产业链创新型企业,在首钢园打造了“一车一站”两个主题展区,集中展示了一批行业创新成果。
而在此之前,作为北京年会的重要环节,3月22日、23日,参会嘉宾参观了“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运输与安全服务关键技术”项目集成示范平台、北京冬奥支线智慧地铁示范线、中关村软件园(北京量子信息科学院、千方集团、百度集团等)、“智慧城轨新一代智能列车运行系统及平台”示范工程综合测试验证平台、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超级大脑”等,深入了解了首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各方面的创新实践。
氢燃料铰接轻轨车 首次亮相北京
与首钢滑雪大跳台相望,京投所属装备集团的两款新车一字排开,格外显眼,分别是两节氢燃料铰接轻轨车和一节快速市域动车组。
氢燃料铰接轻轨车作为新一代轻轨列车,采用无网供电技术,以“氢燃料电池+动力电池”为动力源。京投装备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张洪介绍说:“与传统轻轨车相比,列车具有多项显著优势。使用绿色动力源,搭载氢燃料电池系统,续航里程不低于100公里,实现零碳排放,运行一年可减少约40吨碳排放。列车可实现制动过程产生的能量为动力锂电池充电;同时列车采用余热利用技术,冬季可将氢燃料电池反应的副产物热能通过空调换热器用于客室采暖。”
据介绍,该列车可灵活编组,列车由最小动力单元构成,每个单元两个模块,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动力单元载客运行;通过设置在车头的全自动车钩,可实现2个-4个单元灵活编组,应对潮汐客流,实现节能降耗。
另一列车是装备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列时速200公里市域D型动车组。列车采用领先的智能控制系统,既可实现快速平稳的频繁启停,又可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200千米/时的速度运行,实现最佳通勤效率;列车运行中对转向架安全运行状态、线路障碍物等采取智能监测,对关键部件进行智能管理和大数据分析,保持列车健康运行状态。
列车由4节组成固定单元可独立运行,通过车头的车钩智能连挂系统,还可以灵活编组,应对潮汐客流。采用全自动驾驶技术,根据运行状态和路况信息优化控制策略,可提升牵引和制动的能效比,并且将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电网,同时采用电机弹性悬挂方式,减少动力传递的振动和耗散,人均百公里能耗可降低21%。
智能列车2.0 近期进行正线试验运行
北京11号线冬奥支线列车为代表的智能列车1.0在冬奥会期间投入运营,目前已运营1年多时间,运行状态良好,为乘客带来了良好的乘车体验。据了解,智能列车2.0已经完成了在试验线的车辆加信号的综合动态测试,并完成了阶段性成果的专家现场见证。近期,两列车将发往北京11号线正线进行试验。
据介绍,智能列车2.0所采用的“新一代智能列车运行系统”是京投公司向城轨协会、国家发改委申请的双料示范工程项目,目标是打造地面、车载两个平台,突破虚拟编组、智能调度两项关键技术。目前项目进展可控,关键技术取得一定突破。
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把智能列车比喻成智能手机,那么,智能列车就是通过一体化平台及其界面、网络、计算资源的管理,打造‘车载天枢平台’操作系统,基于操作系统安装车辆各‘功能软件’,实现智能控制。”
据了解,基于时间敏感网络的智能列车一体化平台,采用多安全等级业务融合承载技术、传感器资源共享技术和网络综合承载技术,实现车载信号与车辆各子系统一体化控制,平台融合ATP应用、感知应用、车辆网络和ATO应用,实现列车控制和服务系统的状态监测、列车运行环境状态感知,为虚拟编组运行提供基础支撑,同时增强车载设备标准化、集约化程度,降低信号、车辆全生命周期成本。
智能列车2.0将首次应用由交控科技提供的虚拟编组控制技术,实现列车虚拟编组运行,根据客流需求灵活调整“编组长度”,满足灵活、多样的运营需求。作为示范工程的一项关键技术,虚拟编组全自动运行系统以列车间无线通信建立虚拟车钩,实现单元列车之间无需物理车钩联系的近距离协同运行;同时可根据客流状况及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列车编组运营计划,在满足系统客运需求的前提下,平峰期运营安排列车小编队或者单车运行,能够极大地减少列车的运行能耗。
此外,智能列车还集成了车载健康管理系统,通过对车门、制动、空调、辅助等车辆关键部件的性能判断、故障预测、健康管理、部件寿命追踪等,为车辆维修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实现车辆从计划修到状态修的转变。
城市轨道交通 迎来绿色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连续出现在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并被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本届年会主题确定为“绿色城轨: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新使命”,既契合了国家发展战略,又凸显了我国城轨交通行业担当。2022年8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颁发实施《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了绿色城轨建设的指导思想,阐述了绿色城轨的内涵标志,描绘了绿色城轨的发展蓝图,明确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了重点实施6大绿色城轨行动,制定了6项保障措施,并同时提出了建设绿色城轨示范工程和绿色城轨标准化体系。《行动方案》旨在引导城轨交通企业因地制宜编制实施“企业绿色城轨发展实施方案”,以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建成具有中国特色、行业特征和城市特点的绿色城市轨道交通,是协会继2020年发布实施《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之后的又一份促进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文献。《行动方案》发布后,城轨交通企业积极响应,纷纷根据各地实际与企业实践制定实施方案,创新性出台和实施了为城轨交通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与任务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方案”。
北京年会的成功举办,对于城轨交通行业更好地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切实提高绿色城轨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和能级,为协会服务业界创新发展等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经验,也对推动城轨交通实现“双碳”目标产生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的意义。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京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燕友介绍说:“围绕‘绿色城轨’建设,北京已经制定了行动方案,包括建设、运营以及低碳新技术推广应用。比如,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枢纽,首次应用中深层地热,可为枢纽100多万平方米建筑提供冬季供热。此外,在M101等新线建设中,也将全面贯彻‘绿色城轨’理念,投入当前最新技术和产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