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02标段施工现场 ■记者 张军/摄
1673人的队伍,让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02标段常务副经理南贵仁可以游刃有余地安排施工生产任务。
对整个项目而言,5个区域中最重要枢纽中心区主基坑A区的施工任务已经进入尾声,“我们从大年初十便集合了近600人复工复产,如今,1673人的建设大军正奋战在一线,确保4月中旬主基坑区域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南贵仁信心满满地说。
对于项目副总工程师刘全军来说,电脑上整齐排列的一套套施工技术方案已经成为项目最大的“财富”。“正是我们去年全线发力,逐一攻克工程诸多技术难题,为整体进度达到如今的程度作出了贡献。”刘全军说。
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是北京服务全国的10大客运枢纽之一,基于“站城、融合”理念,将枢纽车站消隐于地下,打破铁路割裂城市的旧例,实现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公交场站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打造站城一体、产城融合的北京新门户。
2022年,02标段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诸多难题也随之而来。
“防水难题”让刘全军印象最深。由于整个交通枢纽全部位于地下,而施工现场位于京杭大运河通州段旁,地下水的丰富程度让人咋舌。刘全军说:“在地下3层中,有两层都是‘泡’在水中,施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打入地下连续墙建立起阻隔水路的重要屏障,成为项目与水为“敌”的最初手段,而为了防止无孔不入的水通过主体结构之间的施工缝隙渗入地下,项目部技术团队将卷材、涂料、胶、沥青等几乎所有防水材料全部集合到现场,“比如,我们地下3000多根桩的桩头部位突起,铺设防水时要格外细心,而施工缝隙的填充如何做到满坑满谷、倾斜支撑的区域如何做到堵而不漏等问题都要求我们团队‘一类一策’来解决。”刘全军说。
为了保证防水的万无一失,对于反角多、施工缝隙大的区域,甚至采用了多种防水材料组合的形式封堵,整个施工中既是对团队防水作业技能的一次考验,更是形成了一套应对复杂防水施工作业的经验。
在南贵仁看来,铁路标准混凝土的应用更是为团队施工管理和技术提升带来了重要的实践机会。由于铁路标准混凝土从材料的选型,到加工制作的时间,以及外加剂的严格限制和施工养护的模式转变都让团队有了一次难得的历练。
“比如,混凝土中石子骨料的选择既要尺寸合格,还要具备超越普通骨料数倍的抗压能力,生产中甚至不能和普通混凝土混用一条线。而其搅拌时间也从普通的30秒提高到180秒,就是为了搅拌得更加细腻均匀。浇筑中还需要单独搭设暖棚确保环境温度不低于10摄氏度,也远高于普通混凝土施工5摄氏度的要求,这些都是团队以前没有遇到的难题。”南贵仁细数团队的成长感慨良多。
在刘全军手中,一本针对铁路标准混凝土施工的管理手册已经基本形成,未来,这套手册将为企业遇到同类工程提供更多经验和数据支撑。
2022年对项目而言,上跨地铁6号线综合管廊也是一大难题。为了保证掘进中地铁线路安全,技术团队预先向地下埋入注浆管,并向地下注入特制的混凝土浆液,如同给地铁6号线隧道扣上一个罩子。掘进的管廊由于角度问题在掘进中呈现倾斜的状态,为了保证顶推作业的顺利进行,技术团队改造了顶推装置,在倾斜的两端增加了辅助装置同步顶推,确保倾斜角度的管廊能够安全塞进地下,实现了掘进与地铁6号线运营互不干扰,圆满完成了任务。
下一步,项目团队将在完成标段内各区域主体结构的同时,抽出力量攻坚车站屋顶钢结构施工技术,为枢纽项目早日完工贡献城建集团的智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