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首农食品集团双河农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生产优质、安全、高效农产品这一主线,切实践行“三地一区”职责使命,以双河特有的方式推进农场农业现代化。

         稳定粮食产能    提升保障能力

        “双河农场最大的资源是土地,最大的优势是农业,农业是农场基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农场要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农业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率先走在前列。”双河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肥沃的黑土地为双河农场种植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年来,双河农场通过积极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断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品种结构,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化公司。

        与此同时,双河农场科学划定种植功能区,深挖土地潜力,强化“三秋”技术推广应用,始终以土地经营规模化、生产管理科学化、产业发展链条化、农业服务社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形成试验、示范、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工作体系,推动农场农业种植向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发展不断迈进,为粮食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农场现代农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发展农业科技    强化装备支撑

        近年来,双河农场坚持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并重,深化校企合作,规范品种目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从首农食品集团首批“十四五”重点科技项目“特色型东北粳稻品种创新项目”进展顺利,到农场与东北农业大学共同组建的“寒地特色粳稻产业技术研究院”被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式授牌成立,双河农场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

        为积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品种,2022年双河农场搭载的水稻、大豆、白菜等航天育种试验材料顺利完成搭载实验返回地面,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作为农场一员,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振奋,今年,我们双兴农科公司示范种植航天长粒香水稻品种2000余亩,每公顷产量最高达到8.4吨,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种植信心。”双河农场双兴农科公司员工在采访中激动地说。打造航天品种特色品牌,以科技创新助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水稻提质增效,将成为农场践行中央一号文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新路径。

        同时,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逐年增加,农机装备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场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持续打造现代农机装备区建设,努力实现农机管理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发展,农业科技助力农场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打造循环农业    夯实发展之基

        双河农场党委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广有机肥、缓释高效肥、低风险农药的应用,持之以恒推进农业向绿色化生态化转变。农场依托畜牧养殖企业,充分利用粪肥资源优势,通过农畜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让种植业和养殖业“互动起来”,逐渐打造良性生态循环,形成“农牧共促”的发展之路。

        双河农场农业经营一公司始终致力加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充分利用辖区内黑六牧业公司的粪污储备,将种植业与畜牧业有机结合,示范种植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今年,我们公司要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加快推动绿色生态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有效促进畜牧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农业经营一公司负责人表示。

        同时,双河农场扎实推进农作物秸秆打包离田及综合利用工作,让秸秆“变废为宝”,在促进职工增收的同时,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据了解,2022年双河农场完成水田秸秆离田面积约23.3万亩,折合6.6万吨秸秆,用最短时间、最高质量实现水田秸秆全域离田。目前,打包离田的秸秆经过加工已陆续销往全国各地,让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及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职工增收,进一步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