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甸11号院新增设的电动车充电区域                                ■记者 董一鸣/摄

        老旧车棚变身社区活动室、废旧花坛被拆掉建成居民健身步道和绿茵下的休憩空间……2月27日,记者走进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厂甸11号院,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小区通过微改造,面貌焕然一新。近两年,首开集团天岳恒公司联合社区,从群众需求出发,从民生实事项目着手,通过闲置资源整合,改造公共空间面积近3000平方米,助力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社区整治需求强烈

        厂甸11号院原为电信局宿舍,张先生是这里的第一批居民,对于小区改造前后的变化感触颇深:“以前小区配套设施陈旧不说,小区环境也不好,没有一个可以供居民休息的地方。”

        “改造前,小区院内杂物和建筑垃圾随意堆放;老旧车棚被各种不用的、堆满了尘土的自行车占满;老年人没有地方休息,只能在楼门前摆上桌椅。”首开天岳恒公司前三门项目部经理吕芦介绍,这些也成为了居民拨打12345投诉的主要内容。为此,公司联合社区以“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改造项目”为抓手,统筹整理申报、快速推进实施小区环境“微整治”“微提升”,改出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小区怎么改居民说了算

        如今走进厂甸11号院,路面平整,花坛干净,一条跑道绕行其间。北侧紧邻院墙的老破旧车棚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敞亮通透的党群活动室、老年餐厅和学习空间。东侧的小空地上新添一处小型健身区,安装了智能健身设施,旁边设有阳光花房。自行车不再无处安放,小区现有3处停放区,立体车架、充电桩等设备一应俱全。

        “小区环境变好的同时,便民服务也多种多样,唱歌、跳舞、书法、朗诵……”居民张先生看到记者来访,主动打开话匣子,对小区新变化如数家珍,小区的卫生死角消失了,闲置土地见缝插“绿”建成了邻里花园、公共活动空间,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小区怎么改,大家都能发声,都能发表意见,由居民‘话事’。” 张先生说。社区和物业所提出的居民群策群议不是“走走过场”,而是在召开的圆桌议事会中,大伙儿共同解决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社区党委联合社区党员、物业、楼门栋长、志愿者,通过电话访谈、调查问卷和上门走访等形式,在小区开展了7轮全样本调研,收集1200余条意见,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同时,主动邀请204户居民714人次召开圆桌议事会,共商改造建设、功能布局、景观提升、运行维护等事项。最终,小区近3000平方米公共空间分别改建为食堂、花坛,增加了儿童娱乐和适老设施等。

         完善社区功能丰富居民生活

        “小区每个空间都有其相对应的功能,有点‘小空间,大生活’的意思。”吕芦介绍,除去这些改造过的部分,院内还保留了一些原始设计。同时,旧车棚内拆除下来的砖瓦全部用作搭建院内花房,节约了不少成本。

        在关注居民基础生活服务的同时,首开天岳恒公司不断探索提供更高层次的民生服务。通过细致地调研和筛选,公司引进北京下楼玩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在社区里共建“下楼玩社区运动社”,让社区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居民参与运动更便利、安全。同时,社区联合物业充分利用琉璃厂周边的文化资源,将更多活动引进来。

        首开天岳恒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绣花功夫”实现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着力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下一步,公司将充分发挥“红色物业”国企优势,不断完善社区便民服务,提高居民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