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寡,体勤,心静,是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史志办公室副主任李婉秋的一贯作风。她三十年如一日,以坚守诠释初心,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档案人生”,收获了一张张喜人的成绩单。她先后荣获了北京市档案系统先进个人、北京市档案人才“131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业务骨干等称号,2022年入选市属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评价工作专家,被评为“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
精细化管理 档案工作更规范
档案工作枯燥而繁复,背后却凝结着北京自来水的历史,承载着企业的发展。多年来,李婉秋协助部室领导紧紧围绕自来水集团工作需要,强化全程管控,把集团供水发展记录好、留存好。
自来水集团档案工作内容庞杂、任务量大,李婉秋主动承担起大部分综合管理工作和各项重点难点任务,着力解决工作薄弱环节。她参与制定集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近10项,编制集团档案工作规划及档案室岗位职责、业务流程、考核指标等,有效提升了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
2010年起,自来水集团对11家改制退出企业档案进行清理鉴定。李婉秋一对一制定处置方案,参与完成33万余件档案规范化整理归档,确保档案资产安全保管、有效利用。2011年,李婉秋接手自来水集团基建档案管理,协助领导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机制,将档案管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做到源头介入、全程监管、同步控制、总体把握;指导有关单位向北京市城建档案馆移交130多项工程竣工档案;及时跟进郭公庄水厂等新建项目。自来水集团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国家档案局检查组充分肯定。
多年来,李婉秋审核归档纸质档案1.7万卷,影音文件近7000件,实物540件,为自来水集团档案工作应归尽归、应收尽收作出积极贡献。
数字化转型 档案管理更智能
“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从青丝到白发,李婉秋见证了自来水集团档案信息化的起步和发展。从系统单机版到数字档案馆系统部署应用,集团档案信息化建设一直位居北京市前列。
李婉秋长期承担档案系统应用开发和运维工作。1996年,她在自来水集团领导支持下引进数字技术,着手文书档案扫描加工,实现“存量数字化”,为集团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自来水集团聚焦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推动档案信息资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集中统一管理。2018年10月,自来水集团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工作启动。李婉秋全身心投入到项目中,常常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先后参与完成标准制定、流程优化、管理模板创建、编目体系及著录规则建立、报表编制等工作。2019年11月,自来水集团数字档案馆系统运行,实现档案管理全流程线上办理,有效提升归档及时率、齐全完整率及查全查准率。
目前,自来水集团数字档案馆系统管理档案目录285万条、电子档案63.2万件,有关科研成果先后获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北京水利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自来水集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实战化砺炼 档案人才更专业
“档案工作涉及面广,需要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李婉秋将自己近30年的经验倾囊相授,助力自来水集团打造一支能力过硬的档案人才队伍。
近年来,自来水集团针对档案人员变动频繁、兼职较多的情况,创新开展档案岗位轮训,以干代训提升档案人员业务水平。李婉秋在集团领导指导下制定轮训方案、培训计划,为轮训人员细致讲授理论知识,进行实操教学,先后为基层单位培养档案工作骨干15人。
李婉秋一方面积极组织内训工作,提升队伍素质,通过集中培训、上门授课、现场指导等方式,每年平均组织培训30余次700余人次。另一方面,她组织自来水集团专兼职档案人员参加市档案局举办的档案人员初任岗位培训、继续教育1600余人次。其中,38人通过馆员、助理馆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自来水集团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得到持续提升。
李婉秋深知,做好档案工作,职工理解配合是基础。她多次组织自来水集团职工参加北京市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以“国际档案日”为契机,开展新《档案法》知识答题等活动,在集团上下营造了档案工作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同时,李婉秋不断拓展档案资源共享的广度和深度,让档案从幕后走到台前,在宣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上发挥更大作用。未来,李婉秋将继续传承优良传统,弘扬工匠精神,立足档案管理工作,为自来水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