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技术打造的北京建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企业/供图
“该技术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北京市住建委科技成果鉴定会的鉴定意见。该技术是北京建工新材公司团队研发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技术体系研究与工程应用”课题。北京建工新材公司所属新科公司技术负责人李志光表示,该项技术能够获得2022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除对装配式建造的技术理解外,还有对全流程控制体系的延伸。
2017年,国内对全新的装配式建造产业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建工新材公司便将该技术应用于工厂建设中。“我们以企业河北文安园区办公楼为载体,将装配式建造的诸多理念融入其中,取得了较好的经验与收获。”李志光说。
该项目使用诸多预应力筋,为建筑提高抗震强度打下坚实基础。预应力结构型式将建筑拧成一股绳,让建筑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更好,通过预应力研究,大幅度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和抗震能力,实现大震工况基本弹性、低损伤的性能,保证了结构在各地震工况下的恢复能力,通过消能减震构件来吸收地震能量、降低结构地震反应,大幅度提高了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在预制柱加工生产阶段,技术团队研发了微倾斜可拆卸活动模板,解决了带多面牛腿预制柱存在的观感质量差等通病。主要采用了上、中、下3块特制钢板固定支撑方法,解决了预制柱内预应力筋与基础预埋钢筋精准对接的难题。通过在预制柱底部结合位置应用后灌浆做法代替传统座浆法,在保证刚度情况下,实现结构自复位能力。
在预制柱关键的安装阶段,技术团队创新采用预留钢绞线孔道,安装时穿预应力筋,吊装时快速连接,实现预制柱高效安装,解决了6米预制柱吊装过程中预应力穿接的难题。李志光说:“该建筑为预应力结构,可以理解为通过钢绞线捆绑连接整个建筑来实现建筑整体的稳定受力。为解决结构内部诸多超长预应力钢筋的穿接问题,我们将工艺逆做,取代了传统方法先吊装再穿筋,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整体成型效果和安装效率。”
装配式建造核心是技术,融合之路是让装配式更加智慧实用的建造方式。该项目全过程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IMPCs制造管理平台进行智能化生产管理,每个预制构件设置RFID芯片,从原材辅料使用、构件质量、构件存储、构件发货运输等环节资料信息,全部集成在IMPCs制造管理平台中,实现预制构件精细化透明管理,推动该技术体系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应用。
经过实际应用,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技术体系研究与工程应用体系具备主体结构100%装配率的发展潜力,通过可靠的设计方法能够实现比普通抗震结构体系更加优越的抗震防灾性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