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配套部分)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记者 董一鸣/摄

        2项国家科技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配套部分)建设中,中建二局一公司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突破,将其打造为一座功能完备、设施现代的世界级会展综合体。近日,中建二局一公司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配套部分)机电总工陈守加表示,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配套部分)5A写字楼和商业体将于4月进行竣工验收。

         建立智能支架族库 

        在传统机电设备安装中,管道支架的安装虽然直接影响着整体建筑管线质量,但由于其体量小、技术成熟,因此,近年来该领域技术一直未取得突破性创新。“当时项目正受疫情影响,材料运输时间长,且人员紧缺,因此如果用传统现场加工方式,别说完成争夺‘鲁班奖’的质量目标了,就连工程能否如期完工都是问题。”陈守加说。

        组建QC技术攻关团队、搜寻技术突破点、制定技术攻关方向……为能早日找到突破口,技术团队兵分多路,一方面走访相似项目进行学习调研,另一方面进行相关技术文献查询,拜访业内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在经过前期充足准备后,项目部制定出建立智能支架族库,采取预制化+现场加工的最终方案,同时,再分多级进行深化技术对比分析。“当时,我们分3级进行方案制定,在每一级再进行多方案对比,从中优中选优。”陈守加告诉记者,在第三级方案制定中,虽然确定了“利用BIM技术,先建立智能支架族库,然后再进行三维深化设计支架,待设计完成后,导出图纸”的二级方案,但在第三级方案中,是先出支架设计图纸,再由安装人员进行实测实量偏差修正,还是先测量偏差,再出设计图纸?“当时,为了进行有效对比,我们还在施工现场选定了两个对比区域,分别制作安装10套相同的支吊架,逐一进行对比。”项目人员说。

        在进行技术创新中,花费时间最长,同时,也是最耗人力的就是建立智能支架族库。陈守加说,管线支架材料多达上千个,要统一制成模型族库,其难度非常大。“当时,许多支架在模型系统中不是没有统一规格制式,就是与实物不符。我们认为,虽然这事儿难办,但该族库一旦建成,具有长期效益,所以再难我们也得上。”

        工期缩短26天,效率提升43%,成本节约36%……在经过1个多月的技术攻关,项目部不仅在工程质量上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绩,同时,该项管线支架安装创新体系也成功荣获全国优秀QC质量管理成果。

         小改进获实用新型专利 

        通风系统是实现室内外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建筑物通常采用吊装式明装风管,这就使明装风管需从靠近楼层顶板到靠近底面均设置支架。“但传统支架一般采用现场加工的方式,存在一定弊端,这次我们改为最新竖向风管装配式可调支架,彻底解决了传统竖向支架需现场精装测量、需施焊、防腐的问题,同时,装配式施工也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整体美观。”陈守加介绍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型竖向明装风管的装配式可调支架由落地可调支架和墙面固定支架组成,由三面带孔的镀锌C型钢和连接件代替了传统焊接角钢,美观度得到大幅提升。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墙面固定支架共分为支架底座、支架横担、固定通丝杆3部分,其中,钢横担采用调节式多孔设计,可根据风管规格,通过调整墙面固定支架通丝杆,使通丝杆抱住风管,防止风管晃动。

        “此外,我们针对建筑物不同墙体也分别制定了相应工艺方案。当支架固定在混凝土墙体中,我们采用膨胀螺栓将支架固定在墙面上。当支架固定在二次结构墙体中,由于二次结构墙体多为砌块砖,膨胀螺栓易脱落且墙体受力较差,这时我们则采用紧固丝杆对穿墙体,在穿墙的另一侧用弓形片和螺母固定,最后,抹灰层将弓形片和螺母遮盖。”施工人员介绍说。

        通过本次优化,新型风管支架凭借采用可调节拆卸设计,不但实现了可回收再利用,同时,施工效率提升了10%以上,提升了施工质量。

        据了解,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由两个地块组成,南侧B23地块为5A级写字楼和精品商业综合体,现处于竣工收尾阶段,建成后,将弥补奥林匹克中心区缺少中高端商业的现状。北侧地块由两座酒店组成,正在施工,可以提供近千间客房,计划于2025年9月竣工。建成后,配套部分将与主体建筑共同组成一座功能完备、设施现代的会展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