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清河小营桥站站台大厅,工作人员正在做整体调试保洁工作 ■记者 刘偶/摄
“目前,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上清站和学清路站附属区施工已全部竣工,小营西路站附属区施工任务也已过半。”施工方中建安装华北公司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项目经理芮恩奇表示。1月11日,在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清河小营桥站站台大厅,数十名工作人员正在抓紧对车站进行开通前最后整体调试保洁工作。
优化施工工序交叉作业
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北起清河站,南至西土城站,线路全长10.4公里。建成后,该工程可实现与地铁15号线、地铁10号线换乘,共同组成一条中心城西部南北方向轨道交通骨干线。在本次施工中,中建安装华北公司承建该工程既有清河站扩建和新建小营西路站、上清桥站、学清路站及相邻区间的机电、二次砌筑、设备区装修、西二旗至蓟门桥段全线站台门等施工任务。
成立技术专班、实行项目经理现场办公、增加施工人员数量……为保证项目按时完工,项目部制定一系列提质增效举措,使学清路站A口仅用4个月即实现附属区竣工,比常规工期缩短30%以上。
芮恩奇介绍,项目部一方面从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在增设项目独立项目经理的同时,实行项目经理现场办公制,大幅提升施工组织管理效率。施工工序也得以优化,相比传统先二次砌筑再机电施工、先墙体施工再铺设综合管线架等常规做法,本次项目部将其全部改为同时进行,交叉作业。“交叉作业对技术人员的组织安排能力有着极高要求,当时,我们技术人员一天最多只睡4至5个小时,吃饭午休基本都在现场,所有问题全部现场解决。”项目总工安瑞胆说。
改良技术实现高质量建造
改良垫层材料,提升施工效率;优化安装工序,减少施工误差;创新支撑系统,实现降本增效……在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项目部多种技术提升举措,让工程实现高质量建造。
在清河小营桥站站台,传统铝板材吊顶被裸露的褐色桁架所取代,使整个站厅在经典红砖墙的装饰下,再次融入一丝工业风细节,让整个站厅既现代又具有怀旧风。安瑞胆告诉记者,采用的这种桁架结构,学名叫综合承载体系,好比是装修用洞洞板,上面的安装孔位全部采取工厂预制化打孔,工人在安装烟感、灯具以及广播系统等各类机电设施时,无须现场打孔,只需直接用螺丝刀拧螺丝,即可完成设备固定安装。相比传统施工人员在现场进行测量、开孔等作业方式,不仅节约了安装时间,同时,在安装精度方面也有大幅提升。据统计,仅在上清站一个站,其综合承载体系就为项目顶部作业面节约工期一倍以上。
此外,项目部还通过改良机房设备垫层材料结构,使垫层养护周期从5天缩短为2天。“为能如期完工,本次我们用12cm厚细石混凝土取代了轻集料垫层,此举不仅缩短了材料养护固化时间,缩短整个施工工期,同时,垫层材料在承载强度方面也有所提升。”芮恩奇说。
站台门精准就位
地铁列车在运行时,站台门是与列车距离最近的设施,因此,站台门的施工质量在整个工程中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地铁列车运行安全。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在标准施工方案中,站台门与铺轨施工两者工序不分先后,但在一般来说,站台门安装会在轨道铺设完成之后,此举可让站台门安装人员在利用第三方基准点定位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已铺轨道,对站台门进行二次复合校准定位,以缩小安装误差。
而在本次施工中,由于采取先站台门再铺轨的作业流程,因此,项目部组织技术专班,对站台门安装流程进行了重新部署。据了解,为确保站台门精准就位,技术人员在加大测量频次的同时,采取全站仪测量、人工常规放线等多种测量方式。通过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项目部将站台门安装精度全部控制在5毫米之内,远低于国标要求的小于10毫米误差范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