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三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测量工作                                      ■企业/供图

        测量就好比施工建设的“眼睛”,测量数据就是工程建设的“指南针”,它的精准度、时效性是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测量中心肩负着国家级徐伟技能大师工作室、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等5个创新工作室的管理工作,围绕技术难题和“卡脖子”难题,开展技术攻关与革新,大力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

        随着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数字化测量成为了测量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徐伟技能大师工作室坚持“以数字化提升测绘品质,以高科技引领行业发展”为奋斗目标,近年来,在大型场地控制测量、钢结构安装测量、超高层动态控制测量、数字化测量等领域获得国家级工法3项、中施企协奖5项、华夏奖2项,多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等多项国家重难点工程和国家重点科研施工项目保驾护航。

        该创新工作室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等数字化测量方向进行了广泛系统研究。其中,“复杂钢结构数字化高效拼装技术”是2022年研究的重点科研课题。在大型钢结构施工项目中,复杂的空间桁架、弯扭构件、多分枝节点等异形钢构件施工难度大。针对上述难题,传统的钢构件外形质量检查常采用拉尺、拉线、全站仪测量等方法,难以满足多维空间检测需求,不能全面掌握构件外形几何偏差,精确安装将无法保证。测量中心充分调研开展技术革新,对钢构件外形三维几何尺寸数字化检测方法展开研究,总结出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和摄影测量技术获取融合三维点云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切割、稀释、去燥等处理,与设计BIM模型进行全面融合对比的数字化三维检测方法,可快速准确获取异形复杂钢构件外观几何尺寸,实现钢构件的数字化复建、几何尺寸精准检测。仅质量外观检测就为项目节省成本80余万元,效率提升5倍以上,精确度保证在90%以上。

        钢结构施工前进行实体预拼装需要设置预拼装场地,将加工好的构件安置在提前规划的位置,利用吊装手段将构件拼装,用以检验构件能否顺利安装。但对于超大跨度桁架、大型异形钢柱、复杂异形网壳等结构,若采用实体预拼装模式,受工期、造价、场地等因素影响,就会呈现出成本高、时间长、过程繁琐、拼装场地难以满足等难题。结合项目特点,测量中心利用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代替实体钢构件节点拼装,将复杂的室外实体预拼接转型成室内计算机模拟虚拟拼装,先行验证钢构件的加工质量和拼接效果,在多个项目实际应用中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大大缩短工期,同时,节省了人工,节省场地费、机械租赁费约150万元,单次构件模拟拼接节省时间2天以上。

        测量中心重点提升测量专业版块的“含金量、含新量”,实现效能转化,以“创新创效”为主题,把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和优秀经验,不断进行总结、梳理、推广,固化建立起一套成熟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近年来,测量中心多项科研创新成果先后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中施企协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申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完成学术论文近百篇,创新测量技术、工艺及方法20多项。在数字化土方测量、建筑物实体质量检测、超高层挠度变形监测、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成功在多个工程项目中应用。“土方数字化测量”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维激光扫描”“超高层测量”“既有线监测”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在创新活动开展的同时,测量中心注重青年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创新工作室平台推动,孵化出苏中帅科技创新青年突击队、北京建工青年测量中心创新工作站等创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