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整体项目 ■记者 刘偶/摄
“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枢纽主体结构施工及外幕墙施工,将于2023年7月实现枢纽主体完工。”首发集团公联公司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现场指挥张洋表示。1月1日,记者在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现场看到,整体项目已经初现雏形,现场数十名工人正在抓紧为枢纽屋顶安装穿孔铝板。
24组斜柱打造灯笼柱
北京城市副中心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19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地上6层,建筑高度36米,主要建设枢纽换乘大厅、公交驻车场及自行车停车区、业务用房、地下过街通道等,并同步建设便民服务、小汽车停车位等配套设施。该项目主要承担轨道交通与公交换乘功能,服务周边区域及居民出行。
在项目西侧,由24组斜柱、丫型柱以及环形梁交织而成的树状结构灯笼柱,支撑起整面屋顶,仿佛面向城市的一道大门,为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留下宽阔的换乘空间。施工方北京建工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经理谭敏介绍,灯笼设计是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的点睛之笔,它将城市景观引入场地,结合枢纽换乘空间,形成低碳生活绿岛,以立体开放的空间系统和“灯笼”意象标志物点亮街角,形成“绿岛之光”。“虽然灯笼柱造型优美,但是其建设难度非常大。”谭敏说。
由于灯笼柱结构复杂,项目团队专门利用 BIM 技术对灯笼柱结构进行分解剖析,将其分成5大部分,分别采用针对性的安装方法。由于灯笼柱所用钢管柱、钢管梁等钢构件的直径较小,但壁厚却远大于常规构件,市场中根本没有符合要求的成品材料,为此,项目部考察多家生产厂家,采用钢棒冲孔方法解决小直径厚壁钢管柱、钢管梁制作加工问题,模拟仿真分析解决相贯线焊接、曲面结构精密加工等难题。
与此同时,在安装上,由于每组斜柱的倾斜角度不一致,项目部在经过多轮集体研讨论证之后,决定在斜柱的一侧 (主要为南侧) 搭设2组共9座临时支撑架,同时根据对灯笼柱的结构仿真分析,临时支撑架全部采用塔吊标准节,既便于安装、拆除,又能确保满足结构安全性及稳定性。
公交换乘地铁时间将缩短
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换乘节点,将服务于北京城市副中心09组团15万人的出行与换乘需求,主要承担地铁6号线、M102号线(规划)与公交换乘功能。其中,地面公交以7-8条区域微循环公交线路为主,2-3条联络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的普通公交线为辅。“项目建成后,将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微循环公交提供保障,为行政办公区、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及周边居民绿色出行提供便利条件,加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的联络。”张洋说。
相比以往综合交通枢纽,本次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还专门对枢纽换乘布局进行了优化。谭敏告诉记者,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换乘通道宽度达12.5米,和许多地铁站的站台宽度相似。同时,项目结合换乘流线,调整了扶梯间位置及电动扶梯上下行方向,减少旅客绕行距离,提升换乘效率。此外,项目还在换乘通道内增设了自动步道等设施,将公交换乘地铁时间由5分钟缩短至3.5分钟。据了解,目前项目连接地铁的地下通道已经开始施工,预计2023年年底打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