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厚军(一排左三)和同事们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扎根制造业领域的“首钢工匠”徐厚军当选“2022北京榜样”年榜人物。徐厚军2010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7年晋升轧制工程师,现任首钢智新电磁二十辊轧机主操。在硅钢领域,他有着特殊的贡献。
硅钢以其生产工艺复杂,各道工序控制精度严、成本高、难度大、成材率低,核心技术在全世界范围保密而被称作钢中之王。硅钢片中的硅含量对其可轧性有重大影响,随着硅含量的增加,硅钢片的脆性亦同时增大,带钢屈服强度达到1000 MPa以上,延伸率逐步变为零,使加工性能急剧恶化。二十辊森基米尔轧机是生产高牌号硅钢的精密设备,其设备结构紧凑,技术门槛高,操作复杂。
徐厚军从零起步,在二十辊轧机主操岗位从事高磁感取向硅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轧制、轧制工艺优化、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为首钢电工钢从追随到引领作出了突出贡献。徐厚军紧盯世界前沿高硅产品生产,精通薄规格低温取向电工钢稳定轧制技术、高硅含量电工钢轧制技术、冷轧电工钢板形控制和横向厚差控制技术。他坚持自主创新,先后参与20多个电工钢品种的试制,掌握一套完整的电工钢产品试制方法,应用此方法实现多个高端品种一次试制成功,其中两款无取向电工钢产品全球首发,填补了国内空白。
为实现最高端新能源无取向产品的生产,徐厚军通过研究变形温度、轧制板形与轧制稳定性的关系,得到最佳轧制温度与最佳板形的匹配,实现了高脆性、高断带率、低成材率、低效率、轧制板形控制难度极大的产品批量稳定轧制;在不断尝试中总结分析、对比、优化,在轧制过程中合理分配压下,以及改善润滑乳化液的温度、比例、流量等,找到最佳参数和控制值,产品的机时产量从4.0吨/小时提高到6.5吨/小时,提高62.5%,保证了高端用户对产品的绿色低碳需求,年创造效益2000万元以上。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和取向硅钢具有硅铝含量高、轧制变形抗力大等特点,使用二十辊森基米尔轧机轧制,控制板形和同板差的手段有限,其板形控制和横向厚差控制难度极大。徐厚军参与完成取向电工钢板形控制研究,将自己总结的板形控制策略应用于实际,通过几十轮、几百卷电工钢生产的反复试验,逐步实现了取向硅钢板形控制稳定性,使首钢高磁感取向电工钢板形质量显著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主动攻关“提升电工钢尺寸精度”项目,使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领先于同类制造企业,部分高端产品如无人机等指标达到新日铁3微米以内的同等控制水平,首钢无取向电工钢尺寸精度迈进世界先进行列。
此外,徐厚军通过数项技术革新,成功轧制出硅含量高、脆性大的超薄无取向硅钢0.10毫米、0.15毫米产品,成功轧制超薄规格0.18毫米、0.15毫米取向电工钢产品,完美解决超薄取向硅钢轧制跑偏,轧制后可视浪形缺陷等问题,突破同类型可逆轧机的设计极限。
徐厚军主动摸索、提炼、验证,通过优化轧制规范、轧制力自学习精度、板形控制方式等方法,在卷取及轧制技术上取得突破创新,使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断带率由4.7%降低到1.0%以内,实现了稳定轧制,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综合成材率提高0.26%,年创造效益80万元以上。他还根据轧制要点编写出适应高硅产品轧制的操作法,应用于生产和职工培训,大幅缩短了新职工操作技能培养的周期。
截至目前,徐厚军累计申请专利6项、技术秘密4项,授权专利3项,总结提炼轧制操作法4篇,作为主要参与者开展的技术攻关,获首钢科技一等奖3项、河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创效2.9972亿元。
徐厚军2021年被评为第二届“首钢工匠”,曾先后获得2014年度首钢劳动模范、2018年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高级技术能手”、2019年度首钢创新之星、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20年北京青年榜样、2020年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