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斌(左三)和同事们探讨污染土壤修复方案 ■企业/供图
土壤气相抽提、原位燃气热脱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对于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境咨询事业部副经理张晓斌来说,自己这辈子已经离不开土地了。在他和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一块块受污染的土地经过去毒排污后变成洁净用地再次投入使用,为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建工方案”。
2011年,张晓斌入职北京建工修复公司,从这一年开始,他就将自己与污染土壤“拴”在了一起。污染土壤修复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针对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薄弱环节,张晓斌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深入研究国内污染场地特点和科学治理方法,推动土壤气相抽提、原位燃气热脱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等先进修复技术在国内实现工程化应用推广。
在天津农药场地修复项目担任总工程师期间,张晓斌瞄准国际先进的原位热脱附技术开展定向研究。由于技术壁垒,国内参考资料和案例十分有限,他自购书籍并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加班加点进行专业学习,将书中每一个技术要点都烂熟于心,系统地掌握相关技术理论和工艺流程。
同时,他积极与国内外高校专家和研究团队交流学习,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技术实施过程中,张晓斌带领团队通过积累大量燃气热脱附运行数据,对饱和含水层抽降,地下土壤热传导及升温规律,水蒸气和污染气抽提定量测量实现多项突破,为模拟设计原位热脱附场地温度场、科学精准治理污染、实现物料平衡提供了基础。
近年来,张晓斌先后负责了北京市平谷新城地块修复项目、北京地铁7号线污染土壤处置项目、北京市化工厂污染场地修复及风险管控项目和天津农药地块修复项目等的技术工作,攻克了一系列难题,实现总产值超15亿元,为打好“净土保卫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企业的科技研发带头人之一,张晓斌先后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相关课题,在担任“地下水卤代溶剂污染修复技术装备集成及工程化示范应用”重点课题的执行负责人时,他与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专家充分协作,针对低渗透地层卤代溶剂移动性差、修复难的技术难点,自主研制了成套装备,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处置技术体系,并成功实现工程化示范应用,提高了我国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的自主创新水平。
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张晓斌不断总结科技质量成果,累计在行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获得授权专利14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张晓斌先后荣获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颁发的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建工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科技质量贡献奖(创新类)一等奖、科技质量进步奖(创新类)二等奖等。
面对环境修复行业技术工法标准化程度不高,不利于高效实施和推广应用的问题,张晓斌凭借多年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着力加强完善技术标准化工作。在他的参与推动下,北京建工修复公司在业内率先完成技术管理工作流程梳理,实现项目技术作业指导书定期更新,深入推广标准化施工方法,优化专利、论文、工法等技术成果的档案管理,一系列标准成熟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成功入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名录和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平台百强环保技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