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港项目设计建造的10座LNG储罐冲刺施工中                           ■企业/供图

        作为提升北京市应急储气调峰能力、加速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重点项目,北控集团所属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一期两座薄膜罐主体建设顺利完工,一期工程年底将机械完工。这标志着这个辐射京津冀的LNG“超级工程”一期进入投产倒计时。

        作为北京燃气集团历年来承接的最大项目,天津南港项目设计建造10座LNG储罐、1座LNG船泊位和215公里外输管道,最终可实现12亿立方米天然气应急储气能力,最大气化外输能力为6000万立方米/天。项目共分三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将完成1座LNG码头、4座储罐及配套工艺设施、外输管线建设,计划于2022年底实现机械完工,具备投产条件。项目一期投产后将实现不少于4.8亿立方米的设计应急调峰能力。

        作为环渤海重要能源储备项目,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共建设8个超大薄膜型LNG储罐和两个全包容储罐,是拥有全球单体容量最大且薄膜罐数量最多的“超级工程”。此次两座薄膜罐主体建设顺利完工,对国内LNG工程行业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将有效促进LNG储罐技术多元化发展。

        不仅如此,项目建设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个在中国采用薄膜技术建造陆上大型LNG储罐的项目;国内第一个同时获得亚投行及新开发银行两家新兴多边开发机构国家主权贷款的项目——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支持下,项目于2020年和2021年先后成功获得两家机构5亿美元和4.36亿欧元贷款支持,这是亚投行在中国发放的第一笔主权贷款,同时也是北京市与新开发银行合作的首个主权贷款项目;第一个用不到两年时间获得接收站、码头与外输管道同期核准批复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创造同类项目申请获批的最快速度。

        作为全球天然气消费第二大城市,目前,北京市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已达到34%。北京燃气集团作为中国城市燃气行业内最大的单体城市燃气供应商,承担着首都600多万天然气用户的供应保障工作。近年来,北京燃气合理调配天然气资源量,形成多气源、多气种、多途径的格局,保障城市能源安全运行生命线,气源包括长庆气田、塔里木气田资源以及大唐煤制天然气,以及中亚天然气、海上LNG等进口气。

        天津南港LNG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应急储气调峰能力,保障能源供应与城市安全,通过互联互通、资源调配,能够有效加强京津冀地区天然气稳定供应能力,有利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和能源优化利用,推动京津冀地区清洁能源改造的力度。同时,项目外输管道途经天津、河北至北京,辐射京津冀地区,将为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保供提供新的助力。减排方面,项目可为京津冀地区每年减少约1190万吨煤炭的使用,相应地大量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颗粒物排放量,推动区域清洁能源改造力度和低碳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