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宣武医院(新区投资部分)项目主体封顶 ■企业/供图
11月25日,东区4号住院楼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完成,标志着雄安宣武医院(雄安新区投资部分)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雄安院区(筹)投资建设,北京建工集团施工的雄安宣武医院项目是雄安新区建设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肩负雄安新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多重使命,是未来雄安新区启动区的区域医疗中心。同时,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为新区及周边居民提供高水准、全方位的优质医疗服务。
精心策划 推进项目高标准建设
雄安宣武医院项目经理赵育华介绍,今年3月2日接到开工令以来,项目部采取网格化施工组织方式,将东西区分区、分块、分流水段作业,细化施工环节,任务层层分解;倒排正负零节点工期,持续深化施工方案,每周一分析,每月一总结;不断完备人机料法环各环节,明确责任人。项目部并成立专项攻坚小组,任务清单推进组,专项任务专人负责,监督跟进,限时解决,有效保证每项任务落实有始有终。
针对疫情形势下交通管制,物料进场困难,项目部提前规划运输路线,及时更换材料加工产地,有效规避了用料风险。面对施工人员不足情况,及时根据现场作业面情况,实时调整施工工序,在有限人员情况下,充分提高现有人员劳产率,保障了生产进度的顺利推进。
从7月18日全面冲出正负零,到如今仅用约4个月时间便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目标,提前于计划保质保量完成了工程节点目标。
攻坚克难 保障建筑结构严密性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目前治疗肿瘤的外放射治疗主要设备,具有能量高、体积大、精度高等特点,因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释放辐射粒子,由此对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严密性便有极高的要求。为确保机房的辐射安全和设备的稳定运行,雄安宣武医院项目在结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丝毫不差地考虑每一个细节,以防辐射粒子透过结构缝隙扩散到外界。
雄安宣武医院项目共需安装4套承担放射治疗的大型医疗设备。该治疗室墙体最长达49.1米,最大厚度达4.4米,整体高度7.88米,顶板最厚处达2.7米,再加上现场场地狭小,对墙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既需要策划泵车驻位和具体浇筑方法,同时还要兼顾大体积砼浇筑的起始位置、连贯性、分层厚度等等。面临这一系列难题,赵育华多次邀请专家亲临项目现场实地察看,与专家交流,对施工做综合研判。连着数日晚上,生产经理张宏明和技术总监宋启航带着部门几个年轻人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反复推敲细节,纵使个个眼珠上都布满了红血丝,但他们嘴上还都不停地说着“治疗室的建筑质量是关乎人民生命与安全的大事,这事儿不敲定,我们哪儿有心思睡觉呀,必须一鼓作气干好了!”
雄安宣武医院项目部通过方案工艺优化,提前做好防水、回填施工,为两台天泵近距离浇筑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利用新兴科技布置智能测温点,实现了混凝土温度变化的所有数据实时查看,为混凝土及时养护创造了技术支撑,有力保障混凝土质量。
精益求精 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
赵育华每周带队联合质量部门、生产部门、安全部门负责人及各分包单位负责人,形成质量大排查活动机制,对现场钢筋绑扎、砌筑、抹灰等多个环节,逐一排查,形成文字记录。成立创优攻坚分队,按照PDCA循环,找到症结,再进行针对性纠偏,制定质量保证措施,将微小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同时,质检人员不断学习,强化自身素质,对现场管理过程中,力求工程质量“一次成优”。项目质量总监刘志栋严格把控现场质量的每个关口,不放过任何细节。每天下了班,草草吃口饭,刘志栋便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图纸,肩上斜挎着带着卷尺、激光笔等工具的小背包,径直奔向现场查验。拆模后,他第一时间观看外观质量并分析局部质量缺陷的原因,从施工到验收全过程跟踪检查,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