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号线列车在车库内整装待发                                      ■通讯员 王莹/摄

        编者按:“天地交而万物通”。北京轨道交通路网宛如这座首善之都的血管脉搏,为繁忙的城市生活注入生命与活力。2022年,北京轨道交通路网总规模已增至1148公里,居全国首位。首都地铁坚持“首善标准”。十年来,北京地铁公司作为首都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党建引领和保障作用显著发挥,安全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人民满意度不断提升,“六型地铁”建设迈出新的更大步伐,驶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北京地铁半个多世纪的成长史折射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间,也是首都地铁驶入新时代的十年。初心如磐,热血不凉,“畅通北京,让首都更美好”是始终不变的企业使命。十年来,北京地铁发展展现出惊人的速度和力量,在实现“国际最先进水平”的目标上更进一步,在国际地铁协会CoMET KPI对标中始终名列前茅。

        十年来,北京地铁做了什么?“十年来,地铁公司运营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运营服务质量全面跃升,创新发展能力取得新突破,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进一步优化。”在“北京交通这十年”的轨道交通专题总结会上,北京地铁公司运营服务管理部部长张文强介绍,这十年,公司在原有基础上,高水平开通了6、7、11、S1等线路,以及8、9、10、15、昌平、八通等线路的延长线,运营规模由2011年底的11条线370公里200余座车站,发展到目前17条线路538公里330座车站。十年来,安全运送乘客273.53亿人次,日最高客运量1300多万人次。在运营管理方面,通过创新网络化运营思路,优化网络资源配置和网络客流分析调度,精准投放运力,持续动态优化17条线路列车运行图,核心区9条线跑进2分钟运营间隔,其中1号线、6号线最小运行间隔1分45秒,10号线最小运行间隔1分40秒,开创“超常超强”运营模式;实现了1号线与八通线跨线运行,乘客通行效率大幅提高,取得了“多快好省”的综合成效。

北京地铁服务热线96165工作人员耐心为乘客答疑解惑                  ■通讯员 梁硕/摄

人民满意    是不变的服务宗旨

        人民满意是北京地铁永远的追求,北京地铁公司牢记“需求导向、持续改进、首善服务”的服务理念,在服务管理上由“方便管理”转向“方便乘客”,这也意味着,乘客的声音不会被忽略。

        北京地铁公司将“接诉即办”“未诉先办”融入公司运营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快速响应、快速办理、快速回复的工作机制。针对乘客反映的热点问题、公司研判的痛点问题,有一办一、主动治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每月一题”,用行动向乘客做出承诺。北京地铁服务热线96165,是许多地铁乘客都熟悉的热线号码。2019年5月16日,北京地铁服务热线正式接入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系统,成为了市中心12345北京地铁分中心,从原来的电话受理变更为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网络系统开展接诉即办工作。每当通过北京地铁服务热线接到市中心12345服务热线反映的群众诉求后,地铁公司都会实施快速响应机制,快速办理,快速反馈。

        近年来,北京地铁实现了所辖车站全部配备AED设备,提升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水平;为271座车站安装母婴设施,配合打造生育友好城市;更新并补充配备了200余台轮椅升降平台和爬楼车,助力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除首都机场线外全面启动“强冷弱冷车厢”模式,持续改善站车温度环境;开设130处便利店、书屋、药店等便民服务设施,推动“轨道上的都市生活”建设;推出“北京地铁服务”小程序,上线“预约出行”“失物招领”功能,着眼小事、细节为乘客提供暖心服务。北京地铁公司坚持宣传服务举措,开展乘客需求调查和满意度调查,引导乘客共同参与服务建设,近年来乘客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以今年暑期备受乘客欢迎的“强冷弱冷车厢”为例。每到暑期,常有乘客抱怨地铁列车车厢温度或冷或热。为了满足乘客的需求,北京地铁特意进行相关主题调研,敲定实行“强冷弱冷车厢”方案。今年暑期,北京地铁在此前试点的基础上,于全网(除机场线外的16条线路)统一推出“强冷弱冷车厢”模式,其中强冷车厢的设置温度为22℃-24℃,弱冷车厢的设置温度为24℃-26℃。“同车不同温”的措施,让乘客的意见声声落地有回响。

        被称为“救命神器”的AED设备,如今已在地铁公司所辖线路的330座车站内配备。今年8月,一位地铁乘客在西二旗车站内突然昏迷,通过地铁工作人员使用AED设备,成功抢下黄金抢救时间。自AED设备配置以来,北京地铁已6次使用AED现场成功救治突发疾病乘客。与此同时,北京地铁运营服务管理部品牌建设主管曹琼介绍,北京地铁依托市红十字会对车站工作人员开展了AED设备专项培训取证工作,目前已完成4000名员工的培训取证,预计今年实现车站一线员工AED培训取证全覆盖。后续北京地铁还将持续开展培训演练工作,提高员工应急操作能力。

“轮椅族”在地铁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使用轮椅升降平台上楼          ■通讯员 韩富强/摄

        一个台阶、一个沟坎,对普通人来说仅是一个抬脚的问题,却可能是横亘在残障人士面前的一道鸿沟。2022年,北京地铁对既有的109台轮椅升降平台和52台爬楼车进行了更新,还另外补充配备了33台轮椅升降平台、7台爬楼车。目前,这些设备已全面投用。

工作人员正在为列车进行全面消毒                                 ■通讯员 邹端阳/摄

保障有力    是笃定的责任担当

        作为保障城市日常运行的首都国企,地铁公司更是勇担政治责任、社会责任。面对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公司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等多次演练及当日服务保障任务。

        2019年,按照“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工作标准,地铁公司在总结历次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精心打磨,制定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活动服务保障方案。精心组织参加了演练工作,统筹安排专运和社会面运输,运送游行、观礼和联欢活动人员,在每次演练结束后,总指挥部及时进行复盘总结,查找不足,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打磨方案。庆祝活动当天,公司6条地铁线路累计开行专列268列,运送游行群众、观礼和联欢活动人员近14万人次,占集结疏散总任务的50%,出色完成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保障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的专列发车前,司机对仪器设备进行最后检查确认 ■通讯员 张涛/摄

        2021年,北京地铁公司把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任务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针对这一工作,公司成立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精心制定重大活动安全服务保障总体方案和各类专项应急处置预案,明确路线图、细化时间表,强化人力、物力保障,将各项措施落实到岗到人。演练及庆祝活动当日,公司3条线路累计开行专列152列,运送参加广场活动人员和志愿者7.5万人次,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充分彰显了首都国企的政治担当。

        2022年,北京进入“冬奥时间”,“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北京地铁公司以“安全零风险、服务高水准、人员高素质、环境高品位”为工作目标,通过提升人员服务形象、强化运营组织、营造冬奥氛围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北京地铁服务品质,展现北京地铁工作人员为冬奥服务的优质形象。

        另外,面对疫情,地铁公司坚持不懈统筹疫情防控和运营生产,考验运营极限的“双超”运行图诞生,强化测温、戴口罩、消毒、通风等措施,更在2022年4月的疫情考验下,先后完成了120余座车站封闭解封任务,配合实现全路网票务系统升级,切实筑牢疫情防线,确保乘客安全、顺畅、健康出行。

地铁站内人来人往(资料图)                                    ■通讯员 韩富强/摄

智慧创新    是不变的探索追求

        创新是北京地铁发展的永恒动力。十年来,北京地铁在智慧地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北京地铁承担国家大课题“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运输与安全服务关键技术”项目,发布《首都智慧地铁发展白皮书》,开展系统性、基础性城市轨道交通理论研究;主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29项,参编标准71项,使北京地铁五十多年的发展经验、超大规模的运营经验可推广、可借鉴;坚持应用主导,致力于科技成果的转化,2016年至2021年末,取得科技成果164项。

        北京地铁公司运营技术创新研究院基础设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白文飞介绍,在科技研发方面,北京地铁公司一方面开展了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架构研究、智慧车站及智慧车辆等关键技术装备研发、首都机场全线“北斗+5G+空间数字化”的时空基准体系建设等,并计划将该线打造成为全国首条全场景化的“智慧地铁”示范线路;另一方面,重点围绕智慧地铁、降本增效、四网融合等迫切需求,积极开展了科技研发规划和项目布局,凝练了不少以数字化应用为主的科研项目,目前各项科技项目管理及重大研发工作均按既定目标有序推进。比如,针对智慧列车、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智慧安检新模式”、基础设施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开展了全方位攻关。

        在智慧地铁建设方面,对标北京市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发展行动纲要,地铁公司推进地铁“一张网”“一套码”“一张图”建设,筑牢智慧地铁“底座”。另一方面按照《白皮书》的规划思路,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积极推进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公司将依托北斗、EUHT(5G)、空间数字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开展下一代地铁新技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打造首都地铁智能客服、智能运行、智能维护、智能管理等四大智慧平台,建立“主动安全防控、高效韧性运行、网络集约维护和高品质服务”的运营新体系,构建以“以乘客出行为中心”“网络管、按需跑”的首都地铁网络化运营的新模式。同时,地铁公司加强数据资产管理,成立大数据中心,建立大数据团队,实现“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收集、开发和管理,挖掘乘客和运营大数据价值,孵化大数据经营管理企业,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公司将以“智慧地铁”示范线建设为契机,推进实现首都地铁数字化转型升级,将首都地铁打造为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六型地铁”,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助力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夜幕下的北京地铁5号线立水桥南站                                ■通讯员 靳文琦/摄

        如今,北京地铁已站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地铁人将继续披荆斩棘,开创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下一步,地铁公司将在市委市政府、市交通委领导下,立足企业定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落实,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一网运营”“四网融合”“多网融合”落地实施,进一步提升安全服务保障能力和网络安全运行韧性,丰富运营服务形式,提高运营服务品质,深化智慧运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持续打造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国际最先进水平的首都地铁。